乐伐替尼联合治疗方案:晚期癌症患者的曙光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14

  晚期癌症的治疗始终面临疗效瓶颈与耐药性挑战,而乐伐替尼(Lenvatinib)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及RET等信号通路,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乐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的治疗方案在多种晚期实体瘤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5%。

仑伐替尼乐伐替尼.png

  KEYNOTE-524/Study 116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b期研究,纳入104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乐伐替尼(12mg/日,体重≥60kg;8mg/日,体重<60kg)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mg,每3周一次)治疗。结果显示:

  ORR达46%,其中完全缓解(CR)率10%,部分缓解(PR)率36%;

  中位PFS为9.3个月,显著长于乐伐替尼单药的7.4个月;

  中位总生存期(OS)达22个月,较历史对照数据(12-14个月)提升近一倍。

  机制研究揭示,乐伐替尼通过抑制VEGF通路降低肿瘤血管通透性,促进T细胞浸润;同时抑制MDSC(髓源性抑制细胞)和Treg(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增强免疫微环境活性。帕博利珠单抗则阻断PD-1/PD-L1轴,恢复T细胞杀伤功能,二者协同实现“1+1>2”的抗肿瘤效应。

  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疗效有限。乐伐替尼联合紫杉醇的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Study 309/KEYNOTE-775试验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III期研究,纳入827例既往接受过铂类化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1:1比例分配至乐伐替尼(20mg/日)联合紫杉醇(80mg/m²,每周一次,3周为1周期)组或单药化疗组。结果显示:

  联合组中位PFS为6.6个月,显著长于化疗组的3.8个月(HR=0.60,P<0.001);

  中位OS为18.3个月,较化疗组的11.4个月延长近7个月(HR=0.62,P<0.001);

  ORR达38.3%,其中CR率6.2%,PR率32.1%,远高于化疗组的15.1%。

  安全性方面,联合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主要为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但通过剂量调整(如乐伐替尼减量至14mg/日)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耐受性可接受。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对放射性碘(RAI)治疗耐药后,中位生存期仅3-5年。乐伐替尼单药治疗RAI难治性DTC的SELECT研究显示,中位PFS达18.3个月,ORR为64.8%。而其联合抗EGFR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的方案在难治性甲状腺癌中进一步拓展了应用边界。

  机制上,西妥昔单抗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乐伐替尼则通过多靶点抑制进一步阻断补偿性信号通路(如FGFR和VEGFR),从而克服单药耐药。

结尾图片1.jpg

  据悉,乐伐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