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接受针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改变状态的抗程序性死亡1治疗的观察性研究
目前,对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mUC)伴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改变(FGFRa+)的患者,接受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PD-[L]1)治疗的临床效果尚不明确。近期研究显示,与无FGFR改变(FGFRa-)的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或更差。
本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抗PD-(L)1治疗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任何FGFRa(突变或融合)的患者的治疗结果。
研究纳入了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FGFRa+/-患者的临床实践数据。在本次分析中,我们评估了研究者确定的总体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总体生存率(OS)。
研究共纳入了94名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且FGFR状态已知的患者(66%为男性;中位年龄63岁);其中38名(40%)为FGFRa+,56名(60%)为FGFRa-。在接受任何系列抗PD-(L)1治疗的FGFRa+与FGFRa-患者中(n=92),ORR、DCR和OS分别为16%与26%、29%与52%(相对风险:1.14[95%置信区间{CI},0.92-1.40];p=0.3)和8.57对比13.2个月(风险比[HR]:1.33[95%CI,0.77-2.30];p=0.3)。多变量分析提供了一些证据,表明与FGFRa-相比,FGFRa+的OS较短(任何抗PD-L[1]疗法;HR:1.81[95%CI,0.99-3.31];p=0.054)。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其回顾性本质和小样本量可能带来的潜在选择偏差。
在FGFRa+患者中,我们观察到抗PD-(L)1治疗后缓解率较低,且OS有缩短的趋势。这表明,患有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并预先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改变(FGFRa)的患者,在接受抗PD-(L)1治疗时,可能比未患有FGFRa的患者临床结果更差。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