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奥拉帕尼耐药新机制:SOSTDC1核转位如何影响疗效?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4-28

  奥拉帕尼作为PARP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面临显著的耐药挑战。复旦大学张立行团队最新研究发现,SOSTDC1蛋白的核转位是介导奥拉帕尼耐药的关键机制。该蛋白在TNBC肿瘤干细胞(BTICs)中高表达,并通过核转运蛋白importin-α进入细胞核,与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因子1(CHD1)结合,稳定其蛋白水平,进而促进同源重组修复(HR)效率。这种机制独立于BRCA突变状态,使BTICs在DNA损伤后能快速修复断裂的DNA双链,显著降低奥拉帕尼的细胞毒性。

360截图20240124100805563.jpg

  研究通过敲低SOSTDC1基因或阻断其与CHD1的相互作用,成功逆转了BTICs的耐药性。实验数据显示,SOSTDC1过表达使TNBC细胞对奥拉帕尼的敏感性下降70%,而抑制其核转位后,HR修复效率降低45%,肿瘤细胞凋亡率提升至32%。机制上,SOSTDC1通过竞争性结合CHD1的β-TrCP识别位点,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介导的CHD1降解,使CHD1蛋白半衰期延长至8小时以上,显著高于正常状态下的2小时。

  临床相关性方面,SOSTDC1高表达与TNBC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在200例TNB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SOSTDC1核阳性率达68%,且该亚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阴性组缩短14个月。进一步分析发现,SOSTDC1核转位水平与PARP抑制剂治疗后的复发风险呈正相关,每增加1个标准差,复发风险升高2.3倍。

  该研究为解决奥拉帕尼耐药提供了新靶点。靶向SOSTDC1的核定位信号序列或开发CHD1降解促进剂,可能成为增强PARP抑制剂疗效的策略。例如,通过小分子抑制剂阻断importin-α与SOSTDC1的结合,可使HR修复效率降低至基线水平的30%,显著提升奥拉帕尼的抗肿瘤活性。

奥拉帕利老挝.jpg

  奥拉帕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