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失眠药莱博雷生:疗效显著但警惕“睡眠幻觉”与日间困倦风险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5-09

  摘要:本文聚焦第四代失眠药莱博雷生,介绍其显著疗效的同时,重点强调“睡眠幻觉”与日间困倦风险,通过实验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警示。

  莱博雷生;失眠;疗效;睡眠幻觉;日间困倦

headkonmed (6).jpg

  莱博雷生的作用机制与疗效

  莱博雷生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通过选择性拮抗食欲素受体OX1R和OX2R,抑制觉醒神经元活动,促进自然睡眠启动与维持。其半衰期为12 - 15小时,适合改善入睡困难与睡眠维持障碍。一项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健康受试者单次口服20mg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2小时,睡眠潜伏期(SL)较安慰剂缩短22.5分钟(p < 0.001),显著优于唑吡坦缓释片(缩短15.4分钟)。在治疗第42天,夜间觉醒次数减少1.8次,总睡眠时间延长55分钟(p < 0.001),疗效持续至12周。

  “睡眠幻觉”风险

  尽管莱博雷生疗效显著,但“睡眠幻觉”是其需要警惕的不良反应之一。在临床试验中,约2%的患者报告出现睡眠幻觉,表现为在睡眠中或即将入睡、醒来时出现虚幻的感知,如听到声音、看到影像等。这种不良反应可能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一项真实世界研究发现,出现睡眠幻觉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因此感到焦虑和恐惧,影响睡眠的连续性和深度。

  日间困倦风险

  日间困倦也是莱博雷生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使用莱博雷生的患者中,日间困倦的发生率约为8%。尤其是在治疗初期,患者可能因药物的作用而感到困倦、乏力,影响日常活动和工作效率。一项针对老年患者的研究表明,≥65岁患者使用莱博雷生后,日间困倦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

  实验数据总结

  综合各项实验数据,莱博雷生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睡眠幻觉”和日间困倦风险不容忽视。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莱博雷生处方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莱博雷生为失眠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在临床应用中需权衡疗效与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lemborexant2号(1)莱博雷生.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