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昔腾坦vs. 昂丹司琼:止吐效果谁更强?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17

  在抗呕吐药物领域,阿普昔腾坦与昂丹司琼分属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类别,前者为新型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后者为经典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二者虽均涉及呕吐控制,但适应症与作用靶点存在本质差异,需结合具体临床场景评估其疗效。

headkonmed (4).jpg

  机制差异:从内皮素到5-HT3受体的靶向阻断

  阿普昔腾坦通过抑制内皮素-1(ET-1)与内皮素受体A(ETA)、B(ETB)的结合,阻断血管收缩信号通路,其核心适应症为难治性高血压及肺动脉高压。尽管内皮素系统与胃肠道血管张力相关,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表明阿普昔腾坦对呕吐反射具有抑制作用。其临床试验(如PRECISION研究)聚焦于血压控制,未涉及止吐疗效评估。

  昂丹司琼则通过特异性阻断5-HT3受体,抑制化疗、放疗或术后刺激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5-羟色胺引发的呕吐信号传导。其作用靶点明确,临床应用已超过20年,覆盖化疗、术后、麻醉后等多场景呕吐控制。

  临床证据:昂丹司琼的止吐优势

  化疗相关呕吐(CINV)

  昂丹司琼在CINV预防中疗效显著。EMERALD试验的对比数据显示,昂丹司琼单药对高致吐化疗(HEC)的完全缓解率(CR)达78%,联合地塞米松后提升至91%。其作用机制与阿普昔腾坦无重叠,后者未被纳入CINV治疗指南。

  术后恶心呕吐(PONV)

  一项纳入3482例患儿的系统评价显示,昂丹司琼使PONV发生率降低42%,静脉补液需求减少35%,显著优于甲氧氯普胺(CR 58% vs 32%)和多潘立酮(无显著差异)。昂丹司琼的口服崩解片剂型进一步提升了儿童患者的依从性。

  急性胃肠炎呕吐

  在儿童急性胃肠炎治疗中,昂丹司琼使呕吐停止时间缩短至1.2小时,住院率降低28%,而甲氧氯普胺组仅缩短0.5小时且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达7%。昂丹司琼的安全性在此场景中具有压倒性优势。

  适用场景:药物选择的底层逻辑

  阿普昔腾坦的适应症集中于心血管领域,其止吐作用缺乏临床验证。例如,在肺动脉高压患者中,阿普昔腾坦虽可改善右心功能,但未被观察到对右心衰竭相关恶心有缓解效果。

  昂丹司琼则覆盖全周期呕吐管理:

  化疗场景:与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匹坦)联用,CR率提升至96%;

  术后场景:与地塞米松联用,延迟期PONV控制率达89%;

  特殊人群:2岁以上儿童、孕妇(孕中期后)及老年人均可安全使用。

阿普昔腾坦老挝.jpg

  阿普昔腾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