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lzabrutinib I期试验,为H1-抗组胺药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带来希望
根据RILECSU研究公布的II期试验结果,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在对H1-抗组胺药治疗无反应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中展现出积极疗效,不仅有助于降低疾病活动性,而且不良事件(AE)情况处于可接受范围。
RILECSU研究共纳入160名成年患者参与试验,这些患者平均年龄为44.1岁,其中女性占比达70.0%。所有患者均满足每周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至少为16、每周瘙痒严重程度评分(ISS7)至少为8的条件,并且其疾病在使用H1-抗组胺药物治疗时未能得到充分控制。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不同治疗组,分别接受不同剂量的Rilzabrutinib或安慰剂治疗。具体分组为:每晚一次(400 mg/天)、每日两次(800 mg/天)、每日三次(1200 mg/天)的里扎布卢替尼400毫克治疗组,以及安慰剂治疗组。
本次试验的主要终点设定为:在第12周时,美国和美国参考国家的患者以ISS7变化为评估指标,非美国参考国家的患者则以UAS7变化为评估指标。主要分析人群聚焦于143名奥马珠单抗初治患者。
与安慰剂组相比,每天服用1200毫克Rilzabrutinib的患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第12周时,ISS7平均值降低至 -9.21,而安慰剂组为 -5.77(p = 0.02);UAS7平均值降低至 -16.89,安慰剂组为 -10.14(p = 0.02)。不仅如此,每周严重荨麻疹评分(HSS7)和每周血管性水肿活动评分(AAS7)也均有所改善。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积极变化在第1周就已经开始显现,为患者尽早缓解症状带来了希望。
在安全性方面,Rilzabrutinib展现出有利的风险/益处概况。虽然腹泻、恶心和头痛等不良事件在Rilzabrutinib治疗组比安慰剂组更为常见,但整体不良事件情况处于可接受范围,并未对患者的治疗耐受性造成严重影响。
此次RILECSU研究的II期试验结果,为Rilzabrutinib在治疗对H1 - 抗组胺药无效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为这部分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