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拉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疗效与感染风险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31

  艾德拉尼(Idelalisib)作为全球首个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同时减少对正常T细胞的毒性。其疗效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但感染风险成为临床应用的核心挑战。

headkonmed (5).jpg

  疗效数据:联合治疗显著延长生存期

  Ⅲ期临床试验:在针对复发性CLL患者的试验中,艾德拉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而利妥昔单抗单药组仅为5.5个月,联合治疗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7%。

  高龄及难治性患者:针对因并发症无法接受细胞毒治疗的220例CLL患者,艾德拉尼单药治疗显著延长中位PFS。其中,Ⅱ期临床研究纳入64例患者,总应答率达97%,93%患者PFS超过24个月。

  长期生存获益:I期临床试验显示,在37-82岁、70%为难治性的CLL患者中,艾德拉尼治疗使疾病进程平均延缓17个月,30例患者肿瘤出现快速且持久缩小。

  感染风险:免疫抑制的双重挑战

  艾德拉尼通过抑制PI3Kδ信号通路影响B细胞和T细胞功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

  严重感染发生率:约15%-20%患者发生≥3级感染,常见类型包括肺炎(发生率12%-15%)、败血症(5%-8%)及尿路感染。

  风险因素:高龄(≥65岁)、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⁹/L、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肺病的患者感染风险增加2-3倍。

  机制解析:艾德拉尼抑制B细胞增殖导致抗体产生减少,同时影响T细胞活化,降低细胞免疫应答能力。动物实验显示,用药小鼠的IgG水平下降40%,CD4+T细胞比例减少25%。

  风险管理策略:多学科协作优化疗效

  预防性措施:治疗前评估感染风险,对高危患者(如既往反复感染史)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及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监测与干预: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若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⁹/L,立即启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

  剂量调整:发生3级以上感染时暂停用药,恢复后剂量减至100mg每日两次;若再次出现严重感染则永久停药。

艾代拉里斯艾德拉尼(老挝).png

  艾德拉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