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在晚期肾上腺皮质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试验数据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05

  晚期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为1-2例/100万人。由于对传统化疗(如米托坦)敏感性低,患者中位OS仅12-15个月,亟需新型治疗手段。卡博替尼通过抑制MET、VEGFR和AXL等通路,展现出抗ACC的潜力。2024年发表的II期试验结果,为卡博替尼在ACC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证据。

360截图20240306145441104.jpg

  一、试验设计:针对难治性患者的单臂探索

  该试验为研究者发起的、前瞻性、单臂II期研究,纳入1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ACC患者,要求患者不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具有可测量病灶,且在参与研究前6个月内米托坦血清水平低于2 mg/L。患者每日口服卡博替尼60 mg,可根据AE减量至40 mg或20 mg。主要终点为4个月PFS率,次要终点包括ORR、DCR和安全性。

  二、疗效数据:4个月PFS率达72.2%,中位OS 24个月

  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位随访36.8个月,结果显示:

  PFS:4个月PFS率为72.2%(95% CI: 46.5%-90.3%),中位PFS为6个月(95% CI: 4.3个月-未达到)。

  OS:中位OS为24个月(95% CI: 15.6个月-未达到),1年OS率为72.2%,2年OS率为44.4%。

  肿瘤缓解:2例(11%)获得部分缓解(PR),14例(78%)获得疾病稳定(SD),DCR达89%。

  三、安全性特征:可管理的3级及以上AE

  卡博替尼的AE与既往研究一致,61%的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AE,最常见包括:

  脂肪酶升高(17%):需监测胰腺功能,必要时暂停用药。

  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1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1%):提示肝功能损伤,需定期检测肝酶。

  低磷血症(11%)和高血压(11%):通过补磷和降压药物可有效控制。

  仅1例(6%)患者发生4级高血压,无治疗相关死亡报告,显示卡博替尼在严格监测下的安全性。

卡博替尼老挝.jpg

  据悉,卡博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