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用机制到临床应用,艾曲波帕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价值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类以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及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传统治疗手段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血小板计数,但存在疗效短暂、副作用明显等问题。艾曲波帕作为首个口服小分子、非肽类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通过激活内源性血小板生成通路,为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
作用机制:解码血小板生成的分子密码
艾曲波帕的作用机制基于对血小板生成素(TPO)信号通路的深度解析。作为非肽类TPO受体(c-Mpl)激动剂,艾曲波帕结合受体的跨膜结构域,诱导二聚化并激活JAK2/STAT5、MAPK等下游信号通路,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最终促进血小板生成。其分子设计还包含铁螯合效应,通过与金属离子(如铁、钙)结合形成复合物,增强药物稳定性并调控吸收,这一特性要求患者空腹服用以避免食物干扰。此外,临床前研究显示,艾曲波帕可降低ITP患者抗血小板抗体水平,部分恢复免疫平衡,进一步巩固其治疗价值。
临床应用: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ITP是艾曲波帕获批的首个适应症。RAISE试验纳入197例慢性ITP患者,结果显示,艾曲波帕组6周血小板应答率(≥50×10⁹/L)达5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6%,中位疗效持续时间8.2个月。EXTEND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应用艾曲波帕可使38%的患者实现持续缓解(无需持续用药),5年无治疗生存率达21%。儿童患者中,PETIT试验显示12周应答率62%,显著降低出血事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艾曲泊帕减停开始时血小板计数≥100×10⁹/L、剂量25 mg/d是获得治疗自由反应(TFR)的预后因素。
2. 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CLDT)
CLD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增加侵入性操作(如肝活检、脾切除)的出血风险。ELEVATE研究纳入292例CLDT患者,术前使用艾曲波帕可使血小板计数≥50×10⁹/L的比例达72%,术后7天内无需输注率92%。长期应用12周后,58%患者血小板维持≥50×10⁹/L,显著提升肝移植候选者的手术安全性。
3. 其他适应症
艾曲波帕还被探索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及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在SAA中,艾曲波帕联合免疫抑制疗法可提升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输血独立性;在化疗患者中,其可缩短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减少救援性输注需求。
艾曲波帕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