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精准靶向,开启治疗新篇章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0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全球肺癌病例的80%以上。传统化疗和免疫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特定基因突变患者的精准打击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RET基因融合作为NSCLC的重要驱动突变逐渐被认知,而普拉替尼作为首个高选择性RET抑制剂,正以“精准靶向”的特性重塑治疗格局。

headkonmed (13).jpg

  普拉替尼:从机制到临床的突破

  普拉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RET激酶活性,阻断其下游信号传导,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独特之处在于:

  高选择性:对RET野生型和多种突变型(如V804M、M918T)的抑制活性是其他激酶(如VEGFR2)的100倍以上,显著降低脱靶毒性;

  穿透血脑屏障:在ARROW研究中,9例基线有颅内转移的患者接受普拉替尼治疗后,56%达到颅内缓解,3例实现完全缓解(CR),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选择;

  口服便利性:每日一次口服给药,避免了静脉注射的不便,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临床证据:疗效与安全性的双重验证

  ARROW研究(NCT03037385)是全球首个评估普拉替尼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二线治疗:87例既往接受含铂化疗的患者,ORR达61%(53/87),其中6%实现CR,mPFS为17.1个月;

  一线治疗:27例初治患者的ORR高达70%(19/27),11%达到CR,mPFS为9.1个月;

  安全性:常见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18%)、高血压(11%)和贫血(10%),但通过剂量调整(如从400mg减至300mg)可有效管理,仅6%的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

  目前,普拉替尼已在中国获批用于二线治疗RET融合阳性NSCLC,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显著提高了药物可及性。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其一线治疗地位正在确立。

Pralsetinib普拉替尼老挝《小.jpg

  普拉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