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替尼治疗期间出现副作用怎么办?应对办法有哪些?
普拉替尼作为一种强效、选择性RET抑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治疗。然而,其副作用涉及多个系统,需根据不同表现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全身性疾病副作用:疲乏与发热
疲乏:患者需注意休息,合理安排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新鲜蔬果);适量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如散步、瑜伽),以增强体质。
发热:若体温≤38.5℃,可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若体温>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如肺炎、尿路感染),并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胃肠系统疾病副作用:便秘与腹泻
便秘: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多饮水(每日≥1500 mL),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症状严重,可短期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但需避免长期依赖。
腹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若每日腹泻次数≥3次,需使用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并补充口服补液盐以预防脱水;若出现血便或严重脱水(如尿量减少、皮肤干燥),需立即就医。
骨骼肌肉及结缔组织疾病副作用:疼痛
骨骼肌肉疼痛:避免剧烈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可通过热毛巾热敷、理疗、按摩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但需注意胃肠道和肾脏毒性。
关节痛: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可佩戴护具(如护膝、护腕)以减轻关节负担;若关节肿胀明显,需就医排查感染或炎症性病因(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副作用:高血压
血压监测:治疗期间需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1次),若血压≥140/90 mmHg,需就医评估;若血压≥160/100 mmHg或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降压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琥珀酸美托洛尔),并调整普拉替尼剂量;若降压后血压仍为3级(≥180/110 mmHg),需永久停用普拉替尼。
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副作用:咳嗽与肺炎
咳嗽:若为干咳,可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若伴咳痰,需使用祛痰药(如氨溴索)或雾化吸入治疗;若咳嗽持续>2周或加重,需就医排查感染性病因(如细菌性肺炎、肺结核)。
肺炎:若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1级或2级肺炎需暂停普拉替尼直至不良反应恢复;若再次发生肺炎,则永久停用;3级或4级肺炎需永久停用普拉替尼,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如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副作用: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是普拉替尼治疗期间的严重并发症,需高度警惕。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胸部CT检查可明确肺炎范围及严重程度;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可指导抗生素选择;若肺炎进展迅速或出现呼吸衰竭,需转入ICU监护治疗。
其他严重副作用:出血与伤口愈合延迟
出血:若出现吐血、血尿、黑便、咳血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根据出血部位和严重程度,给予止血药(如维生素K、氨甲环酸)、输血或内镜/介入治疗;若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相关,需输注血小板支持。
伤口愈合延迟:手术前至少5天应停用普拉替尼;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红肿、渗液、疼痛);若伤口愈合延迟或感染,需加强换药、使用抗生素,并咨询外科医生是否需二次清创。
长期使用风险:心脏毒性与第二原发恶性肿瘤
心脏毒性:普拉替尼可引起QT间期延长,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每4-8周1次);若QTcF>500 ms,需暂停用药并降低剂量;若出现心悸、胸闷、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长期使用普拉替尼可能增加肺外实体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风险;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全身检查(如胸部CT、腹部超声、乳腺钼靶);若发现新发肿块或异常症状,需及时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普拉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