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在抗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地位与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12

  吡非尼酮(Pirfenidone)作为首个获批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抗纤维化药物,其疗效已获多项国际指南认可。近年来,随着对非IPF型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研究的深入,吡非尼酮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临床地位与指南推荐

  IPF治疗金标准:2022年ATS/ERS/JRS/ALAT联合指南明确推荐吡非尼酮作为IPF一线治疗药物,可显著延缓肺功能下降(FVC%预测值年下降率降低约50%)。INPULSIS系列研究证实,吡非尼酮治疗52周后,FVC下降≥10%的患者比例较安慰剂组降低47.9%。

  非IPF型PF-ILD的突破:RELIEF试验纳入127例进行性非IPF肺纤维化患者,吡非尼酮组48周FVC%预测值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2.9% vs -5.1%,p=0.043),且DLco下降更缓(-0.1 vs -0.4 mmol/kPa/min,p=0.023)。基于该结果,2023年ERS指南对吡非尼酮治疗PF-ILD作出“有条件推荐”。

吡非尼酮.jpg

  最新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纤维化(RA-ILD):TRAIL1研究纳入34个中心的123例RA-ILD患者,吡非尼酮治疗52周后FVC年下降率较安慰剂组降低54.8%(-66 vs -146 mL,p=0.0082),尤其在UIP型患者中疗效更显著(-43 vs -169 mL,p=0.0014)。该结果发表于《柳叶刀呼吸医学》,为RA-ILD治疗提供新契机。

  安全性与用药管理

  吡非尼酮总体安全性良好,但需关注以下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恶心(30%-50%)、腹泻(15%-20%)最常见,建议随餐服用或分次给药,严重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光敏反应:约25%患者出现皮肤红斑或皮疹,需严格防晒(SPF50+防晒霜、遮阳帽、长袖衣物)。

  肝功能异常:3%-5%患者AST/ALT升高,治疗前及每月监测肝功能,≥3级异常需停药。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氟伏沙明(CYP1A2强抑制剂)联用,因其可使吡非尼酮血药浓度升高3倍;葡萄柚汁可能抑制CYP3A4,需慎用。

结尾图片.jpg

  吡非尼酮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