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维昔巴特副作用析:腹泻、肝损伤风险如何应对?
奥维昔巴特(Odevixibat)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的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通过减少肠道对胆汁酸的重吸收,显著缓解患者顽固性瘙痒并改善肝功能。
腹泻:发生率与机制
腹泻是奥维昔巴特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超过60%。其机制与药物抑制IBAT后,肠道内胆汁酸浓度升高刺激肠黏膜分泌增加有关。
应对策略:
剂量调整。若腹泻持续,可暂停用药至症状缓解,再以低剂量重启并缓慢滴定。
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补充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改善粪便性状。
肝损伤:
奥维昔巴特可能引发肝酶(ALT/AST)升高,发生率约15%,严重肝损伤(ALT≥3倍正常值上限)需立即停药。其机制可能与胆汁酸循环紊乱导致肝细胞应激有关。
应对策略:
基线与动态监测:治疗前检测肝功能,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若ALT/AST持续升高,需排除其他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后调整剂量。
长期管理:定期检测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D 400IU/日)预防缺乏。
特殊人群与基因筛查
PFIC 2型患者:携带ABCB11基因突变导致胆汁酸输出泵(BSEP)完全缺失者,对奥维昔巴特无效,需通过基因检测(如NGS)提前筛查。
Alagille综合征患者:需警惕血肿风险,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
奥维昔巴特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