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风湿免疫及皮肤病 >>Ritlecitinib利特昔替尼 >> 利特昔替尼治疗白癜风新进展: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解读
详细内容

利特昔替尼治疗白癜风新进展: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解读

时间:2025-05-14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白癜风(Vitiligo)作为全球发病率约0.5%—2%的色素脱失性疾病,其治疗长期依赖光疗及外用激素,但疗效不稳定且复发率高。2023年,辉瑞公司启动利特昔替尼治疗非节段型白癜风(NSV)的Ⅲ期临床试验(TRuE-V),为该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本文通过解析TRuE-V研究数据,探讨利特昔替尼的疗效与安全性。

360截图20240201131358408.jpg

  试验设计与疗效终点

  试验设计:TRuE-V研究纳入762例≥12岁NSV患者,按1:1:1随机分配至利特昔替尼50 mg组、30 mg组及安慰剂组,治疗52周。主要终点为面部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F-VASI75,即F-VASI较基线改善≥75%)及全身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T-VASI50,即T-VASI较基线改善≥50%)。

  疗效数据

  F-VASI75:50 mg组24周时达32.6%,显著优于安慰剂组(1.6%,P<0.001);52周时升至47.8%。

  T-VASI50:50 mg组24周时达41.2%,52周时达58.3%。

  青少年亚组:12—17岁患者中,50 mg组24周F-VASI75达28.9%,与成人组疗效相当。

  作用机制与靶点优势

  利特昔替尼通过抑制JAK3/TEC激酶,阻断IL-15及IFN-γ介导的黑色素细胞损伤,同时促进黑素干细胞活化。动物实验显示,利特昔替尼可显著增加小鼠毛囊中黑色素细胞数量,并抑制CD8+ T细胞浸润。

  安全性与耐受性

  不良事件

  常见不良反应:头痛(18.7%)、痤疮(9.3%)及鼻咽炎(7.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

  实验室异常:3级及以上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1%,但无治疗相关感染。

  长期安全性:52周随访显示,利特昔替尼未增加恶性肿瘤、心血管事件或严重感染风险,但需监测肝功能及血脂。

  临床意义与未来方向

  临床意义

  填补治疗空白:利特昔替尼成为首款获批用于白癜风治疗的JAK抑制剂,尤其适用于面部及肢端型NSV。

  改善生活质量:TRuE-V研究中,50 mg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改善≥5分的患者比例达68.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2.3%)。

  未来方向

  联合治疗:探索利特昔替尼与光疗或外用他克莫司的协同效应。

  生物标志物开发:通过NGS检测黑色素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预测患者对利特昔替尼的响应。

  利特昔替尼在白癜风治疗中展现出高效性、安全性及长期获益,为患者提供了首个系统性治疗选择。

Ritlecitinib利特昔替尼老挝.png

  利特昔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