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特莫韦 vs. 缬更昔洛韦:CMV预防效果谁更好?时间:2025-07-09 CMV感染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预防药物缬更昔洛韦因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来特莫韦作为新型抗病毒药物,其预防效果与缬更昔洛韦的比较成为临床关注焦点。本文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两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 实验设计对比 研究对象: 两项III期临床试验分别纳入肾移植受者(CMV血清阴性接受CMV血清阳性供者器官)和HSCT患者。 干预措施: 来特莫韦组:480mg/日,口服,持续至移植后第200天(肾移植)或第100天(HSCT)。 缬更昔洛韦组:900mg/日,口服,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持续至移植后第200天。 2. 疗效对比 肾移植受者研究(JAMA, 2023): 来特莫韦组可量化CMV DNA血症发生率(2.1%)显著低于缬更昔洛韦组(8.8%)。 来特莫韦组耐药性相关突变发生率为0%,缬更昔洛韦组为12.1%。 主要终点:第52周时CMV疾病(定义为CMV病毒血症≥1000拷贝/mL并伴随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结果:来特莫韦组发生率为10.4%,缬更昔洛韦组为11.8%(HR=0.90,95%CI 0.56-1.47),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次要终点: HSCT患者研究(NEJM, 2017): 主要终点:第24周时CMV感染发生率。 结果:来特莫韦组为37.5%,显著低于缬更昔洛韦组(60.6%)。 3. 安全性对比 血液学毒性: 来特莫韦组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26%)显著低于缬更昔洛韦组(64%)。 非血液学毒性: 来特莫韦组恶心(28%)、腹泻(15%)发生率略高于缬更昔洛韦组(恶心20%,腹泻10%),但多为1-2级,且停药率更低(来特莫韦组4.1% vs 缬更昔洛韦组13.5%)。 4. 临床应用建议 肾移植受者: 来特莫韦与缬更昔洛韦疗效相当,但安全性更优,尤其适用于高风险或不耐受缬更昔洛韦的患者。 HSCT患者: 来特莫韦显著降低CMV感染风险,是首选预防药物。 来特莫韦在CMV预防中展现出与缬更昔洛韦相当或更优的疗效,且安全性更佳,尤其是血液学毒性更低。对于肾移植受者和HSCT患者,来特莫韦均可作为一线预防药物,尤其是对于高风险或不耐受传统药物的患者。 来特莫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