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异维A酸与抑郁症关联再审视:最新Meta分析结果
详细内容

异维A酸与抑郁症关联再审视:最新Meta分析结果

时间:2025-07-30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自1983年首次报道异维A酸可能诱发抑郁症状以来,其与抑郁症的关联性始终存在争议。美国FDA曾于1998年发布警告,提示异维A酸可能增加抑郁、自杀风险,但后续多项大型队列研究未能证实这一关联。2017年发表的Meta分析系统回顾了1983-2016年间31项研究,旨在通过循证医学方法重新评估两者关系。

360截图20230110170401073.jpg

  Meta分析方法与数据

  研究纳入标准包括:病例数≥15例的异维A酸治疗痤疮研究,或无对照组的前瞻性研究。共纳入31项研究,涉及1029,299例受试者,其中痤疮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抑郁评分变化为主要结局指标。分析显示:

  抑郁症患病率:异维A酸治疗后,痤疮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显著下降(RR=0.588,95% CI 0.382-0.904);

  抑郁评分变化:治疗后平均抑郁评分较基线值降低(SMD=-0.335,95% CI -0.498至-0.172);

  对照组比较:异维A酸组与替代治疗组(如抗生素、激素)的抑郁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SMD=-0.344,95% CI -0.680至0.011)。

  痤疮与抑郁症的共病性

  进一步分析揭示,痤疮本身是抑郁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纳入的24项研究显示,痤疮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非痤疮人群高22%(r=0.22,95% CI 0.19-0.31)。这一发现提示,既往研究中观察到的抑郁症状可能源于痤疮本身的心理负担,而非药物作用。

  剂量与风险关系

  部分研究指出,异维A酸与抑郁症的关联可能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例如,一项针对癌症患者的研究显示,高剂量(3mg/kg/d)异维A酸治疗中,25%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然而,常规痤疮治疗剂量(0.5-1mg/kg/d)下,抑郁风险并未显著增加。Meta分析中,低剂量组(≤0.5mg/kg/d)与高剂量组(>0.5mg/kg/d)的抑郁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0.42)。

  临床建议

  基于现有证据,Meta分析得出结论:异维A酸治疗痤疮与抑郁症患病风险增加无相关性,甚至可能改善抑郁症状。临床实践中,建议:

  对基线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仍需谨慎使用异维A酸,并加强心理监测;

  避免高剂量长期使用,常规剂量下无需因抑郁风险而限制治疗;

  向患者充分解释痤疮与抑郁的共病关系,减轻心理负担。

罗可坦异维A酸(小).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