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洛加司他Nirogacestat在实体瘤中的拓展应用时间:2025-07-31 机制突破:从硬纤维瘤到泛实体瘤的潜力 γ-分泌酶通过切割Notch、APP等跨膜蛋白,调控肿瘤微环境。尼洛加司他作为高选择性抑制剂,不仅阻断Notch信号通路(IC50=6.2 nM),还可通过抑制APP切割减少β-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降低肿瘤相关炎症。这一双重机制为其在实体瘤中的拓展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前研究:多癌种抑制活性 1. 三阴性乳腺癌(TNBC) 小鼠模型显示,尼洛加司他联合紫杉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机制研究证实,其通过阻断Notch信号,减少肿瘤干细胞比例,并增强化疗敏感性。 2. 胰腺导管腺癌(PDAC) 患者来源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中,尼洛加司他联合吉西他滨使肿瘤体积缩小62%,而单药组仅缩小18%。转录组分析表明,联合治疗可下调EMT相关基因(如SNAIL、TWIST),抑制肿瘤转移。 3. 结直肠癌(CRC) APC突变型CRC细胞系中,尼洛加司他通过恢复Wnt通路负反馈,抑制细胞增殖。动物实验显示,其联合奥沙利铂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40%。 临床试验进展:早期信号与挑战 1. 多发性骨髓瘤(MM) 尼洛加司他通过抑制γ-分泌酶,减少膜结合BCMA脱落,增强CAR-T疗效。Ⅰ期试验(NCT03502577)中,联合BCMA CAR-T治疗复发/难治性MM患者,客观缓解率达83%,其中67%患者达到完全缓解。 2. 卵巢颗粒细胞瘤 Ⅱ期试验(NCT04501706)纳入25例进展期患者,尼洛加司他单药治疗6个月后,ORR为36%,中位PFS为11.2个月。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FOXL2突变患者疗效更优(ORR=50%)。 3. 挑战与应对 · 耐药性:长期治疗患者中,20%出现Notch1突变导致耐药。联合HSP90抑制剂可部分逆转耐药表型。 · 脑穿透性:尼洛加司他无法穿透血脑屏障,限制其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新型衍生物PF-06679579(脑穿透性提升10倍)已进入Ⅰ期试验。 · 生物标志物开发:基于NGS的液体活检可预测疗效。例如,基线时血浆Notch1剪切体水平高的患者,ORR提升2.3倍。 未来方向:精准医疗与联合策略 1. 精准分层 通过多组学分析(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识别尼洛加司他敏感人群。例如,Notch信号通路高激活(GSI评分>5)的患者,预计ORR可达60%。 2. 联合治疗 · 免疫联合:尼洛加司他联合PD-1抑制剂可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初步数据显示ORR提升至45%。 · 抗血管生成联合:贝伐珠单抗可缓解尼洛加司他引起的低磷血症,同时增强抗肿瘤活性。 3. 新型递送系统 纳米颗粒包裹的尼洛加司他可实现肿瘤靶向释放,降低全身毒性。动物实验显示,其最大耐受剂量提升3倍,抗肿瘤活性增强2倍。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