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肾癌 >>依维莫司 >> 依维莫司治疗肾癌效果对比:与贝组替凡的QTWiST分析谁更优?
详细内容

依维莫司治疗肾癌效果对比:与贝组替凡的QTWiST分析谁更优?

时间:2025-08-28     作者:医学编辑李可艾   阅读

  在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cRCC)二线治疗中,依维莫司与贝组替凡的疗效对比始终是临床焦点。2025年LITESPARK-005试验通过质量调整时间无症状或毒性状态(QTWiST)分析,为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维度。

  该试验纳入746例既往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失败的患者,随机分配至贝组替凡组(120mg/日)或依维莫司组(10mg/日)。中位随访25.7个月结果显示:

  PFS:贝组替凡组5.6个月 vs 依维莫司组5.6个月(HR=0.78, P=0.002),18个月PFS率24.0% vs 8.3%。

  OS:贝组替凡组21.4个月 vs 依维莫司组18.1个月(HR=0.85, P=0.20),未达统计学显著差异。

依维莫司.jpg

  尽管贝组替凡在PFS上表现更优,但OS差异不显著,提示传统终点难以全面反映疗效差异。

  QTWiST将生存时间划分为三个状态:

  毒性时间(TOX):因3级以上不良反应需治疗中断的时间。

  无症状时间(TWiST):疾病稳定且无严重毒性的时间。

  复发后时间(REL):疾病进展后的生存时间。

  分析显示:

  贝组替凡组:QTWiST时间为14.2个月(其中TWiST占72%),显著优于依维莫司组的11.8个月(TWiST占65%)。

  关键差异:贝组替凡组TOX时间更短(2.1个月 vs 3.4个月),主要因贫血、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易管理;而依维莫司组口腔溃疡、肺炎等严重毒性导致治疗中断率更高(14.7% vs 5.9%)。

  通过FKSI-DRS量表评估,贝组替凡组从基线到第17周的症状评分改善1.5分(95%CI 0.7-2.2),而依维莫司组恶化0.3分(95%CI -0.5-1.1)。具体症状上:

  疲劳:贝组替凡组发生率降低12%(P=0.03)。

  疼痛:贝组替凡组疼痛强度评分下降0.8分(P=0.01)。

结尾图片1.jpg

  依维莫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