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己烯酸治疗婴儿痉挛症:早期用药可改善神经发育预后
婴儿痉挛症(IS)是一种罕见且难治的癫痫性脑病,发病率约为1.7-4.46/10000活产婴儿,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其典型特征包括点头状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度失律及精神运动发育迟滞。传统治疗如ACTH和糖皮质激素存在药源稀缺、副作用大等问题,而氨己烯酸(Vigabatrin)作为GABA氨基转移酶抑制剂,通过增加脑内GABA浓度,成为IS的一线治疗药物。
早期用药的临床数据
疗效评估
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N=221)显示,氨己烯酸高剂量组(100-148mg/kg/d)14天内痉挛完全控制率达17%,显著高于低剂量组(8%)及安慰剂组(0%)。
另一项研究(N=40)采用24小时临床评估窗口,发现氨己烯酸组痉挛减少率达68.9%,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7.0%。
神经发育预后
发病后3个月内启动氨己烯酸治疗的患者,其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率较延迟治疗者降低40%。
长期随访显示,早期治疗组(<3月龄)的认知评分(bayley-iii)较晚期治疗组(>6月龄)高15-20分,运动功能评分高10-15分。
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IS
氨己烯酸对TSC继发IS的疗效更显著,大剂量(>150mg/kg/d)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61%。
一项纳入71例TSC患儿的研究显示,氨己烯酸单药治疗的1年无发作率达76%,显著高于ACTH的65%。
安全性与监测
常见不良反应
嗜睡(10%-15%)、头晕(5%-8%)、多动(5%-10%)及胃肠道不适(3%-5%)为常见不良反应,多数可自行缓解。
特殊副作用
视野缺损是最需关注的副作用,发生率约为30%-40%。建议每3个月进行视野检查,尤其是治疗超过6个月的患者。
停药策略
若治疗无效,应逐渐减量停药(每3-4天减少25-50mg/kg/d),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癫痫反弹。
氨己烯酸早期用药可显著改善IS患者的神经发育预后,尤其适用于TSC相关病例。其疗效与病因、病程密切相关,遗传代谢异常或围产期缺氧导致的IS对氨己烯酸的响应率较低,需结合病因筛查制定个体化方案。此外,氨己烯酸在中国已获批上市(口服溶液用散),为婴幼儿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剂型选择。
氨己烯酸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