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mtrak的细胞因子风暴:83%患者发生CRS,如何预防?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22

  CRS的发生机制

  Kimmtrak通过激活T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IFN-γ、IL-6、TNF-α),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Ⅲ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83%的患者在首次给药后发生CRS,其中3级及以上CRS发生率为0.8%。

360截图20240124100321830.jpg

  病理生理过程

  给药后1小时内,血清IFN-γ水平可升高100倍,IL-6水平升高50倍,触发炎症级联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表现为低血压和低氧血症。

  风险因素

  基线CRP>10 mg/L的患者CRS发生率更高(92% vs. 78%)。

  体重<60 kg的患者3级CRS风险增加2倍(HR=2.1,P=0.03)。

  预防与管理策略

  分级管理方案

  1级CRS: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4小时记录体温、心率、血压。

  2级CRS:立即给予托珠单抗(8 mg/kg,最大剂量800 mg),若症状未缓解,48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3级及以上CRS:暂停Kimmtrak治疗,联合使用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直至症状缓解至≤1级。

  剂量调整策略

  首次给药:采用阶梯式剂量递增方案(第1天20 μg,第8天30 μg,第15天68 μg),可降低CRS发生率至65%。

  复发患者:若既往发生3级CRS,再次给药时剂量减半(34 μg),并延长给药间隔至每周2次。

  支持治疗措施

  液体管理:CRS患者每日补液量需达到30-40 mL/kg,维持尿量>1 mL/kg/h。

  血管活性药物:低血压患者优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0.05 μg/kg/min),避免使用多巴胺。

  氧疗:SpO₂<92%的患者需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流量40-60 L/min,FiO₂ 50%-100%)。

  长期监测与教育

  首次给药后需住院观察72小时,每日监测细胞因子水平(IL-6、IFN-γ)、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

  治疗前需告知患者CRS的常见症状(如发热、寒战、低血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实践建议

  建立CRS快速反应团队,包括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及药学专家,确保症状出现后30分钟内启动治疗。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既往CRS病史、基线IL-6>50 pg/mL),可预防性使用托珠单抗(首次给药前1小时静脉注射4 mg/kg)。

  长期随访数据显示,预防性使用托珠单抗不影响Kimmtrak的抗肿瘤疗效,ORR仍可达58%。

  Kimmtrak的CRS管理需结合分级治疗、剂量调整和支持治疗。通过规范化的预防策略,可显著降低严重CRS的发生率,同时保障疗效。

海德康(1).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