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万妥单抗不良反应解析:如何管理皮疹和输注反应?
埃万妥单抗(Amivantamab)作为全球首个EGFR/MET双特异性抗体,在EGFR突变或外显子20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不良反应管理仍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挑战。皮疹和输注反应(IRR)是最常见的两类不良反应,需通过规范流程进行监测与干预。
皮疹管理:分级处理与局部干预
皮疹是埃万妥单抗最常见的皮肤毒性,发生率高达68%,表现为轻度红斑、痤疮样皮炎或严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诱导的免疫激活相关。
分级处理:
1-2级:局部使用润肤剂、抗组胺药或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
3级:暂停用药,口服泼尼松0.5-1mg/kg/日,待皮疹缓解至≤1级后恢复用药,剂量降低25%。
4级:永久停药,并转诊至皮肤科专科治疗。
预防措施:治疗前建议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护肤品,避免紫外线暴露,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瘙痒。
输注反应管理:预处理与动态监测
IRR是埃万妥单抗输注过程中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约63%,症状包括发热、寒战、低血压、呼吸困难等,多发生于首次输注期间。其机制可能与补体激活或细胞因子释放相关。
预处理方案:
首次输注:输注前1小时口服地塞米松8mg,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650mg和苯海拉明25-50mg。
后续输注:根据前次反应调整预处理强度,若首次输注无IRR,后续可简化预处理。
输注速率调整:
第1周第1天:分两次输注,首次剂量1050mg(体重<80kg)或1400mg(体重≥80kg)的10%,输注速率0.5mg/min,观察1小时;若无反应,剩余剂量输注速率可逐步提升至4mg/min。
第1周第2天及以后:单次输注,初始速率1mg/min,若无反应,每30分钟递增1mg/min,最大速率8mg/min。
IRR处理:
1-2级:暂停输注,给予抗组胺药和退热药,症状缓解后以更低速率恢复输注。
3-4级:永久停药,并给予静脉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1-2mg/kg/日)及支持治疗。
长期监测与患者教育
皮肤毒性:建议每月随访评估皮疹严重程度,并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
输注安全:每次输注前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输注过程中每15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患者教育:告知患者皮疹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需避免搔抓;IRR多发生于首次输注,但后续输注仍需警惕。
通过分级处理、预处理方案及动态监测,埃万妥单抗的皮疹和输注反应可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