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米替尼作用机制:如何精准阻断FGFR信号助力抗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包括FGFR1-4四种亚型。当FGFR与配体(如FGF)结合后,可激活下游MAP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血管生成。在胆管癌、胃癌、肺癌等实体瘤中,FGFR基因融合(如FGFR2-BICC1)或扩增(如FGFR1扩增)会导致受体持续激活,驱动肿瘤进展。
1. 高选择性抑制FGFR1-3
培米替尼通过竞争性结合FGFR的ATP口袋,抑制激酶活性(IC50值:FGFR1=0.4 nM,FGFR2=0.5 nM,FGFR3=1.2 nM),阻断下游信号传导。其选择性是第一代FGFR抑制剂的10倍以上,显著减少对野生型FGFR的抑制,降低脱发、黏膜炎等脱靶毒性。
2. 克服融合驱动的耐药性
针对FGFR2融合蛋白(如FGFR2-BICC1),培米替尼的抑制效力较野生型提升5倍,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临床前研究显示,在FGFR2融合型胆管癌小鼠模型中,培米替尼可使肿瘤体积缩小60%,生存期延长2倍。
3. 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
FGFR信号通路可抑制T细胞浸润并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免疫抑制功能。培米替尼通过阻断FGFR信号,可增加肿瘤内CD8+ T细胞比例,并增强PD-1抑制剂疗效。FIGHT-320试验证实,培米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胆管癌的ORR达45%,中位PFS为8.3个月。
临床应用:
1. 胆管癌:改写治疗标准
FIGHT-202试验:纳入146例FGFR2融合/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培米替尼单药治疗的ORR为35.5%,中位PFS为6.9个月,中位OS达21.1个月,显著优于化疗(PFS 2.1个月,OS 7.7个月)。
长期生存:12个月持续缓解率24%,部分患者生存超过3年。
2. 其他实体瘤潜力
胃癌:FIGHT-302试验显示,FGFR2b过表达患者接受培米替尼治疗的ORR为21.4%,DCR为58%。
胶质母细胞瘤:FGFR1扩增患者中位PFS为4.2个月,DCR为58%。
肺癌:FGFR1扩增鳞状NSCLC的I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二、安全性管理:
高磷血症(60%-80%):FGFR抑制导致肾脏磷酸盐排泄减少。管理策略包括低磷饮食(每日磷摄入<800>5.5 mg/dL时暂停用药。
眼科毒性(30%-45%):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和干眼症。基线及每2个月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筛查,无症状RPED可继续用药,视力下降≥2级时暂停治疗。
剂量调整:血磷持续>7 mg/dL或≥3级非血液学毒性时,剂量减至9 mg;不可逆视力损伤或4级高磷血症时永久停药。
培米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