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特昔替尼与其他斑秃治疗方案对比,优势在哪?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08

  斑秃是一种以斑片状脱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2%,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传统治疗方案包括局部免疫疗法(如接触致敏剂)、糖皮质激素注射及系统性免疫抑制剂,但存在疗效局限、副作用显著等问题。

利特昔替尼(1).jpg

  机制优势:精准靶向,减少脱靶毒性

  传统JAK抑制剂(如巴瑞替尼、托法替布)多为广谱抑制剂,同时阻断JAK1、JAK2、JAK3等多个亚型,易引发感染、血脂异常等脱靶效应。利特昔替尼通过选择性抑制JAK3和TEC激酶家族,精准阻断γc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如IL-2、IL-15),同时抑制Tec激酶介导的免疫受体信号,减少NK细胞和CD8+ T细胞的溶细胞活性,从而特异性抑制毛囊免疫攻击。

  疗效优势:快速起效,覆盖全秃/普秃

  IIb/III期ALLEGRO研究显示,50mg剂量组患者治疗24周时,23%达到头皮毛发覆盖率≥80%(SALT≤20),而安慰剂组仅为1.6%;治疗48周时,这一比例提升至38%。相比之下,巴瑞替尼4mg组治疗36周时约35%-40%患者达到SALT≤20,起效时间略长。利特昔替尼对严重斑秃(如全秃、普秃)患者更具优势。一

  安全性优势:

  血栓风险:传统JAK抑制剂(尤其是托法替布)可能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而利特昔替尼因选择性抑制JAK3,未显著影响凝血相关通路。ALLEGRO研究显示,其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10.4% vs 9.0%),且未报告血栓事件。

  青少年适用性:利特昔替尼是首个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斑秃的JAK抑制剂。

  用药便利性:

  利特昔替尼采用每日一次口服给药方式,无需注射或频繁监测,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而局部免疫疗法需每2-4周到医院接受致敏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可能引起局部疼痛和皮肤萎缩,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需长期监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均限制了临床应用。

结尾图片1.jpg

  利特昔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