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昔腾坦片治疗肺动脉高压效果如何?临床效果如何?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19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致命性疾病,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0%。马昔腾坦片作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通过特异性阻断内皮素-1(ET-1)与ETA/ETB受体的结合,降低肺血管收缩和重构,成为PAH治疗的核心药物之一。

  作用机制:

  ET-1是肺动脉高压的关键致病介质,其水平在PAH患者血浆中升高3-5倍。马昔腾坦通过以下机制发挥疗效:

  扩张肺血管:阻断ETA受体,减少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收缩,降低肺动脉压力。

  抑制血管重构:抑制ET-1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延缓肺血管壁增厚。

  改善右心功能: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减少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风险。

马昔腾坦1.jpg

  临床证据: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了马昔腾坦的疗效:

  SERAPHIN研究:纳入742例PAH患者(WHO功能分级Ⅱ-Ⅳ级),马昔腾坦(10mg/日)治疗3年后,主要终点事件(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45%(HR=0.55,P<0.001),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22米(P=0.008)。

  GRID研究:针对特发性PAH患者,马昔腾坦联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PDE5i)可使肺血管阻力(PVR)下降35%,显著优于PDE5i单药的18%(P=0.003)。

  长期随访:SERAPHIN研究延长随访至5年显示,马昔腾坦组患者生存率较安慰剂组提高18%(72% vs 54%),且生活质量评分(如WHO功能分级)持续改善。

  安全性与耐受性:

  马昔腾坦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15%)、水肿(12%)和贫血(10%),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肝毒性:3级以上转氨酶升高发生率仅3%,定期监测肝功能可早期发现并干预。

  胚胎毒性:育龄期女性需严格避孕,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每月进行妊娠试验。

  药物相互作用:与CYP3A4强诱导剂(如利福平)合用可能降低血药浓度,需调整剂量或避免联用。

结尾图片1.jpg

  马昔腾坦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