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替尼治疗BRAF突变黑色素瘤:疗效数据与生存期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26

  BRAF突变是黑色素瘤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变异,约50%的晚期患者携带BRAF V600E/K突变。曲美替尼(Trametinib)作为首个口服MEK1/2抑制剂,通过阻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下游效应,与BRAF抑制剂联用可显著延缓耐药发生,成为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COMBI-d试验是曲美替尼联合达拉非尼(Dabrafenib)的里程碑式研究,纳入423例初治BRAF V600E/K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位随访5年:

  中位PFS:联合组11.0个月 vs 单药组8.8个月(HR=0.67);

  5年OS率:联合组49% vs 单药组36%;

  完全缓解率:联合组18% vs 单药组10%;

曲美替尼1.jpg

  长期缓解:联合组中34%患者持续缓解≥5年,其中72%无需后续治疗。

  对于脑转移患者,联合方案的颅内缓解率达58%,中位颅内PFS 8.5个月,显著优于传统化疗的0%。此外,曲美替尼在辅助治疗领域同样表现卓越:COMBI-AD试验显示,Ⅲ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接受达拉非尼+曲美替尼辅助治疗,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达58%,而安慰剂组仅39%。

  曲美替尼的长期生存数据彻底改写了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预后。历史数据显示,传统化疗的5年OS率不足20%,而COMBI-d试验的5年OS率提升至49%,接近“临床治愈”标准。

  曲美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57%)、皮疹(33%)、疲劳(30%)和腹泻(26%),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约40%。其管理策略需聚焦以下要点:

  发热管理: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和退热药,若体温>38.5℃需暂停用药并排查感染;

  皮肤毒性:使用保湿霜预防皮疹,3级皮疹需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心脏毒性:治疗前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

  恩西地平与曲美替尼的研发成功,标志着肿瘤治疗从“组织类型导向”向“基因突变导向”的范式转变。恩西地平通过靶向IDH2突变为R/R AML患者带来生存希望,而曲美替尼则通过阻断MEK信号通路改写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预后。

结尾图片.jpg

  曲美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