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达格拉西布副作用:如何应对腹泻、肝毒性和QT间期延长?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9-04

  阿达格拉西布作为全球第二款获批的KRAS G12C突变靶向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但其副作用管理需高度警惕。

  腹泻:

  临床表现与机制:阿达格拉西布通过抑制肠道上皮细胞氯离子通道,导致分泌性腹泻,发生率高达89%,其中9%为3级(≥7次/日)。

阿达格拉西布(1).jpg

  管理策略:

  1-2级腹泻:调整饮食(低纤维、低脂)、口服洛哌丁胺(起始剂量4mg,后续每2小时2mg),多数患者1周内缓解。

  3级腹泻:暂停用药直至腹泻降至≤1级,恢复后减量至400mg每日两次。若复发,需永久停药。

  预防措施:避免同时使用泻药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减少肠道刺激。

  肝毒性:

  风险特征:阿达格拉西布通过CYP3A4代谢诱导肝细胞凋亡。

  监测与干预:

  基线评估:治疗前检测肝功能(AST、AL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及电解质(钾、镁)。

  治疗中监测:前3个月每月检测肝功能,之后每3个月一次;若转氨酶升至3级,每周检测直至恢复。

  剂量调整:3级肝毒性暂停用药,恢复至≤2.5×ULN后减量;4级肝毒性永久停药,并考虑肝保护治疗(如熊去氧胆酸)。

  QT间期延长:

  发生机制:阿达格拉西布抑制hERG钾通道,导致心肌细胞复极化延迟。

  管理规范:

  基线评估:治疗前检测心电图(ECG)和电解质,排除先天性长QT综合征。

  药物联用禁忌:避免与延长QTc的药物(如胺碘酮、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合用;若必须联用,每2-4周检测ECG。

  剂量调整:QTc>500ms或延长>60ms时暂停用药,恢复至<480ms且延长<30ms后减量;复发性延长永久停药。

  高危人群:充血性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患者需每周检测ECG,并补充钾、镁。

结尾图片1.jpg

  阿达格拉西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