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你都了解吗
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你都了解吗
时间:2017-05-16   作者:AZD9291

  1. 基因检测有什么用?

  基因检测,主要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指导靶向药选择(EGFR突变的肺癌病人用易瑞沙、特罗凯;HER2扩增的乳腺癌、胃癌病人,用赫赛汀;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用维罗替尼;KIT基因突变的白血病、胃肠间质瘤患者,用格列卫等)、提示化疗的敏感性、用于疾病的复发和耐药的监测、筛查遗传性癌症(比如部分肠癌)。

  2. 基因检测,测多少个基因合适?

  一般情况下,只要做特定癌肿的卫生部门、国内外指南推荐的若干个基因就行了,一般都在几个到十几个不等。各种肿瘤,到底需要测哪几个基因,各大指南都有详细的规定。

  部分无路可走,或者腰缠万贯的病友,基于自愿的原则,一定要把人类已知的数百个癌症相关的基因都测一遍,小编也不硬拦着。

  3. 靶向药,是不是都要先做基因检测?

  不是。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贝伐单抗、瑞格非尼、阿帕替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西地尼布、olaratumab等新药,并不一定需要做基因检测——因为,现在并不知道,哪个或者哪几个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相关性。

  4. 血液基因检测是否靠谱?

  一言以蔽之:不同的技术手段,准确率不一样;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准确率大概在90%左右。因此,如果有组织切片的病友,还是优先考虑组织切片;没有足够切片,或者怀疑原来的靶向药耐药、产生了新的突变、但又不愿意重复穿刺活检的病友,可以考虑用血液替代。

  5. 为什么有的病友反反复复做基因检测?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专家都认可,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突变的不断累积和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动态地检测组织或者血液或者尿液里的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提前发现肿瘤复发、提前发现肿瘤耐药。

  对于服用靶向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目前欧美已经批准了血液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疾病的动态监测。

  靶向治疗:打蛇打七寸

  

  

  在很多病友中间,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区:靶向治疗,就是要做基因检测的那种治疗;或者,靶向治疗就是有基因突变就能用/才能用的那种治疗。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都一窝蜂地去做基因检测,而且一上来就要求做最全、最贵的基因检测,萝卜见过给自己做几百上千个基因、检测报告几百页的土豪病友!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拿到基因检测的报告以后,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突变,有突变就认为有救了,一定有靶向药可以用;没有突变,就垂头丧气,以为天要塌下来了。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反反复复测基因突变,来来回回研究那三五个英文字母以及偶尔还夹带着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神奇密码:EGFR,ALK,VEGFR,HER2,BRAF,NTRK1,MET,TP53,KRAS…

  事实上,上述的认知,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靶向治疗的真正精髓是找到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分子环节”,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破坏、摧毁这个罪恶的“敌人司令部“;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等仅仅只是这个核心环节的一个外在表象、一个符号而已。

  比如,为什么有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病人,可以服用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AZD9291等靶向药,而且的确很有效呢?原因是EGFR这个基因突变以后,产生的异常蛋白,会不停地促进癌细胞生长、繁殖,也就是EGFR这个基因一旦突变,癌细胞就不停的生儿育女,“造个不停“了,而上述靶向药就是对准了癌细胞的”命根子“,一举断了它的香火。那为什么一定是有EGFR敏感突变的病人才有效呢?那是因为在其他病人里,控制和推动癌细胞永不停歇地生长繁殖的司令部不是EGFR,可能是别人(比如ALK,比如ROS-1),也可能是人类暂时还未知的存在,因此吃上述的靶向药是无用的。

  再比如,肺腺癌、肠癌病人,经常使用的贝伐单抗,肉瘤、肾癌、肝癌的病人经常使用各种XX替尼(卡铂替尼、乐伐替尼、舒尼替尼等),这些药物,都是一类被称为“抗血管生成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干扰、破坏和阻断给癌细胞供应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也就是”饿死癌细胞“(这可不是鼓励病人自己不吃饭,饿死癌细胞;各种辟谷养生,统统都是骗人的,甚至是害人的;癌症患者不吃饭,估计癌细胞是没有饿死,病人自己先挂了;我们要饿死的是癌细胞,不是饿死正常细胞,更不能饿死病人)。这类药物就不需要做什么基因检测,没有哪个靶点的突变,哪个蛋白的异常表达,哪条染色体的易位,和药物的疗效有关;也就是说测了白测。那么,的确存在一部分病人用了贝伐效果很好,另外一部分病人用了完全无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坦率地说,全世界的科学家至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肯定不是花几万块钱,做一个基因检测,就能解决问题的。

  再比如,奥拉帕尼、尼拉帕尼等PARP抑制剂其作用的机制就是干扰癌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对那些存在着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修复能力特别差的肿瘤有效;Napabucasin就是通过干掉肿瘤组织里最顽固的肿瘤干细胞,从而控制了癌症,这个新药同样没有啥基因可以检测;帕博西林这一类CDK4/6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目前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哪个基因可以测。

  综上所述,靶向药的关键是阻断了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这个核心环节可以是癌细胞的生长、癌细胞的繁殖、癌细胞的代谢、癌细胞的血管供应等等。

  靶向药都能说出一个具体的作用机制,一个具体的作用靶点,但是不一定都需要做基因检测,也不一定都有一个能提前预测疗效的指标。

  至于,每一种肿瘤,到底是不是应该选择靶向药;到底是不是应该选择基因检测;到底应该选择哪一个基因检测的套餐、选择哪一款靶向药。这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免疫治疗: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扶正祛邪

  

  

  免疫治疗不同于其他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重大突破,以前医学家的关注重点都是癌细胞:手术就是把癌细胞切了,放疗就是拿射线照射癌细胞,化疗就是拿毒药喂癌细胞,靶向治疗就是找准癌细胞的七寸一击必杀——免疫治疗,是“借刀杀人“,靠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让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而免疫治疗并不亲自杀敌。

  免疫治疗不仅仅是PD-1/PD-L1抗体,还有治疗性肿瘤疫苗(至今没有特别成功的,唯一一个曾经获得批准上市的产品,因为实在卖不动,公司都被中国人收购了)、溶瘤病毒(这个迄今只有一个用于黑色素瘤的产品上市,有一个国产的产品上市,但是疗效xxx)、免疫细胞治疗(这个全球范围内至今没有成功上市的,但是估计很快会有用于白血病的靠谱的CAR-T上市了,用于实体瘤的细胞治疗至今没有特别靠谱的,让魏泽西同学饮恨九泉的DC-CIK就是这个范畴内至今还在流行的骗局)。


新闻中心
更多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