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肿瘤基因检测科普
肿瘤基因检测科普
时间:2017-07-14   作者:AZD9291 【转载】   

  肿瘤的治疗,已经从千篇一律的传统治疗,逐步发展到了“量体裁衣”的“精准医学”时代;基因检测,是精准医学时代的肿瘤诊治,无法绕开的核心话题。

  今天,小编挑选其中最高频的十个问题,做统一的答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做选择。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是生命体的遗传物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不同就是癌细胞中不少基因是变异的:有的基因缺失了,有的基因重复了,有的基因长歪了……利用各种方法,把这些变异的基因找出来,仔细分析,可以协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选择、辅助监测疾病复发和耐药、预估生存期等。

  有一些非常难以确诊的肿瘤,需要依靠特定的基因改变协助确诊。比如,不少肉瘤都长的像梭子一样,长长扁扁的,这时候如果基因检测发现有ASPL-TFE3融合基因,那诊断腺泡软组织肉瘤,就八九不离十了。

  晚期肺腺癌病友,超过一半都携带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这类病人就有机会尝试靶向药了,有效率高、副作用小、生存期相对较长。临床上,依靠靶向药联合传统放化疗,生存期超过10年、20年的超级幸运案例也不在少数。

  什么人需要做基因检测?

  广义上讲,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狭义上讲,根据指南推荐,不同的病种、不同的分期、出于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患者,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

  比如,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尚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只是为了看看,是否有合适的已经在内地上市的靶向药可用,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那几个基因就可以了。

  比如,一个超级土豪,是一个肉瘤,其他药物治疗都失败了,但是依然想碰碰运气,看看是不是自己还有靶向药可用:不管是已经上市还是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想知道。那么,他或许可以选择做一下跨癌种的、尽可能多的、几十上百甚至全部的基因。

  组织和血液,到底选哪一个?

  目前依然以组织病理切片的基因检测,准确度最高,是业内公认的金标准。虽然它也不是100%完美(比如还有空间、时间、异质性的问题)。但是,常常能遇到病友无法取得足够的组织,或者组织标本年代久远,这类情况下,也可以考虑用血液标本代替。我们一般推荐的优劣顺序是:最近手术或活检新取的组织标本>1-2年内的组织标本>最新的血标本>2年以上的旧的组织标本。

  目前主流的基因检测方法是测序,那么用血液标本代替组织标本,准确度大约是70%-80%;此外,对于一些非常成熟的、少数几个明确的基因位点,比如EGFR T790M等,已经有上市的数字PCR法来检测,准确度可以提高到90%左右——测序法虽然准确度稍低,但是可以同一份样本测几十、上百甚至几万个基因;而数字PCR法虽然准确度大幅度提升,但是每次只能测一两个,两三个明确的基因位点。

  血液基因突变动态监测,有什么用?

  血液中基因突变的浓度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甚至有时候比影像学更提前,比肿瘤标志物更准确。

  因此,对于一些携带非常常见的基因突变的病人,如果碰巧肿瘤标志物又不敏感,那么利用血液基因检测(就检测那一两个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即可,价格可承受),每隔2-3个月测一次,通过基因突变的浓度变化和性质改变,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复发、提前预警药物耐药等。对于携带EGFR突变且口服靶向药治疗的病人,如果每隔2个月测一次血液中EGFR相应突变的浓度变化,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提示,可以比影像学平均提前4-6个月发现耐药。

  治疗一段时间后,要不要重新做基因检测?

  事实上,肿瘤组织内的基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的突变,过程是完全随机的。各种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突变发生的频率,也就是说原来是平均每10万个细胞每天突变1次,现在变成了平均每1万个细胞每天都要突变1次。

  药物等治疗,可能会筛选和富集出具有某种基因特征的耐药细胞,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耐药细胞缺乏有效的新药,也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可能的确发生了基因改变,但是没有更好的治疗选择。

  因此,我们一般仅推荐接受了靶向治疗的病友,在药物耐药、疾病进展以后,酌情考虑再次行基因检测——因为靶向药用了一段时间以后,耐药了,有一部分病人会富集出有更新的靶向药可用的新的突变。比如口服第一代靶向药(易瑞沙、凯美钠、特罗凯等)的晚期肺腺癌病人,一开始可能是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耐药以后,一半左右的病人,会出现新的耐药突变——EGFR T790M突变,而已经有第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商品名:泰瑞沙,小名:AZD9291)可以对付这个突变,对于这种情况,耐药以后重新进行基因检测,是强烈建议的,也是国内外指南强烈推荐的。

  有基因突变,是不是一定有靶向药可用?

  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太多,绝大多数基因突变,目前无法明确是不是和肿瘤有关;大多数能明确和肿瘤一定相关的基因突变(比如P53突变、KRAS突变、MYC扩增等),目前尚无已经上市的靶向药。

  因此,经常发生测了基因突变,得到了一本几十上百页的报告,清楚地列明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基因突变,但是依然没有合适的、已经上市的靶向药可以选择。

  没有基因突变,是不是一定没有靶向药可用?

  不是。不少靶向药,比如抗血管生成为主的靶向药,如贝伐单抗、瑞格非尼、阿帕替尼、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乐伐替尼、卡博替尼、西地尼布、olaratumab等新药,并不要求有什么特定的基因突变才能用。

  这类靶向药,是不是适合病人用,主要依据是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指南和诊疗规范以及病人身体状况。

  想用PD-1,要做什么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也可以指导免疫治疗的选择。比如MSI阴性但是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适合PD-1抑制剂;而EGFR突变、JAK2突变、LKB1突变、MDM2突变等病友,似乎不太适合PD-1抑制剂治疗。

  此外,众多研究提示,肿瘤组织中总的突变数量,也就是肿瘤突变负荷(TMB)越高的病友,使用PD-1抑制剂的有效率越高。

  基因检测的套餐,到底怎么选?

  看了上面的文章,是不是感受到了基因检测的极端复杂性——的确是这样的,每个病人到底应该做哪些基因的检测,才能做到尽可能不遗漏(不错过治疗机会,不浪费标本)、又不多花冤枉钱,这里面学问很大很大……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如丙肝新药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药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帮助国内患者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更多药品信息及购药渠道,详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


新闻中心
更多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