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时间:2017-07-31 作者:PD1 【转载】 陆舜教授:今年的2017 ASCO会议上,有几项关于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我特别关注: 第一项是关于checkmate024试验PFS2的研究。去年checkmate024的研究结果在ESMO会议上公布,引起了肺癌领域的轰动。其首次奠定了PD-L1≥50%的强阳患者中,免疫治疗与化疗头对头比较,完胜化疗。这也改变了美国的标准治疗,FDA随即批准了该药在一线使用的适应症。今年在ASCO报道的PFS2的结果再次证明:这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后,采用其它治疗后的总生存仍然改善,其PFS2仍然较化疗组好。PFS2的指标也被欧洲EMA作为终点考核指标,结论显示:pembrolizumab的PFS2同样优于化疗。意味着,这些患者的获益是长久的、持续的。 第二项OAK研究的结果也在去年ESMO上公布,该研究探索了atezolizumab二线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以RECIST标准为PD的患者继续使用免疫治疗药物同样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该研究的意义在于:提示我们可能需要探索和改良目前RECIST关于PD的标准,另外此类药物在未来是否可以跨线治疗?所谓跨线治疗,我们可以从最初安维汀抗血管生成的故事中得到启发,我们在肠癌中证明了跨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样,这种针对微环境的免疫治疗药物对于部分患者是否可行,因为此类药物的毒性相对较低,它可以和很多药物进行组合。 还有第三项比较小的研究也引发我的关注,该项II期研究证实:在小细胞肺癌中,一线化疗后使用pembrolizumab进行维持治疗,未得出阳性结果。 海得康:目前在中国有进行很多的免疫治疗相关临床研究,请您为我们大致介绍一下总的研究情况,这些研究在入组人群的选择上,有什么特殊考量? 陆舜教授:总体而言,在未来,免疫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无非是三种:一种是单药,第二种是与化疗的联合,第三种是免疫和免疫的联合。 现在单药对比化疗的研究都采用以PD-LI为界值的高选择人群,pembrolizumab为PD-LI≥50%,nivolumab为PD-LI≥25%,其它仍在探索中。 第二种,与化疗的联用,现在有一项化疗+pembrolizumab的阳性结果,具体结果要到ESMO上公布。我们中国也将要开展包括Atezolizumab+化疗在内的相关临床研究。 第三种情况相对少一些,因为其前提是两个免疫药物的联合。现在比较成熟的是两个CTLA-4+PD-L1的联合,已经走到III期临床。包括BMS的Ipilimumab+Nivolumab ,以及AZ的Durvalumab+ tremelimumab。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企业进行相关的研究,但随着对免疫检查点的了解的深入,将来可能会探索出IDO+PD1、LAG-3、CD137+PD1抑制剂等。 海得康:免疫治疗的研究越来越火热,Durvalumab作为PD-L1抑制剂也在各领域如火如荼的开展研究,您作为本次试验国内PI,能否介绍下该试验的研究背景及研究设计? 陆舜教授:Pearl研究是一项在中国开展的单药对化疗的一线研究,通过对checkmate026研究结果的失败分析,我们对人群加以选择,并分别以25%和50%作为cut-off值,我认为这也是该试验的一个创新,既能通过50%确认是否能重复pembrolizumab的结果,又能看是否有更多的患者获益,所以我们增加了25%作为另一个界值。当然,试验的样本量要求会更大一些。 海得康:关于免疫抑制剂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有PDL1检测、 MSI、MMIR等,你如何看待这些生物标志物将来的发展? 陆舜教授:免疫治疗在所有瘤种中,对于不加选择的人群的有效率大约为20%。当年陈列萍教授在实验室的动物试验中所取得的数据约为17%左右。所以,至少70%-80%的患者实际上并未从中获益。然而免疫药物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那么探索Biomarker成为一种必然。其次肺癌医生通过过去10靶向治疗的经验,从Biomarker选择患者中尝到了甜头。从而促使了我们对于Biomarker的探索。但免疫治疗的Biomarker的探索相对更复杂一些,因为其实际上不单针对肿瘤,同时是针对微环境。 这就涉及到三个因素四个方面。 第一个因素是肿瘤因素,那么我们会考虑TMB、MSI等。 第二个因素是肿瘤微环境,我们考虑的比较多的是PD-L1的表达,其不单在肿瘤中,在免疫细胞中同样有表达,是微环境的有关指标。 第三个因素是免疫学的改变,比如:肿瘤浸润Treg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CD8+细胞的比例,以及IDO、LAG-3等免疫的情况。 最后,以往更多的抗肿瘤治疗并没有涉及有关宿主本身的情况。现在我们知道肠道菌群基因组的改变可能可以预示免疫治疗的效果。所以,这三个因素四个方面都要考虑,这远比肿瘤的靶向治疗来得复杂。 但不管怎样,我们探索的这些Biomarker批准与否都需要通过临床试验,现在美国FDA只批准了PDL1的表达和MSI这2个。TMB的数据只来源于一个回顾性的小样本分析,因此仍然需要前瞻性的临床试验不断去证实,目前只是预测了一种可能。其他包括IDO、肠道菌群等,都还需要做更多参数支持。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如丙肝新药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药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帮助国内患者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更多药品信息及购药渠道,详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www.headkonmed.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