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在未经治疗的滤泡性和边缘区淋巴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时间:2024-07-03 滤泡性淋巴瘤(FL)和边缘区淋巴瘤(MZL)均属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其中位生存期大约为20年。由于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无法彻底治愈这类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治疗,而这些治疗往往伴随着相关毒性。因此,开发具有治愈潜力且设计合理的联合疗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有研究探讨了免疫调节药物来那度胺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在滤泡性淋巴瘤一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此外,伊布替尼,一种口服的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显示出良好的活性。在之前的1期研究中,伊布替尼已与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进行过联合评估。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种联合疗法的疗效,我们针对先前未经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患者进行了一项开放标签的2期临床试验,采用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来那度胺(IRR)的联合治疗方案。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评估24个月时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研究共纳入了48名先前未经治疗的滤泡性淋巴瘤1-3a级(N=38)或MZL(N=10)的患者。治疗方案包括12个28天的周期,具体为:来那度胺(第1周期第1-21天15mg,第2-12周期20mg)、利妥昔单抗(第1周期每周375mg/m²,第2-12周期的第1天给药),以及每日560mg的伊布替尼。 经过中位随访时间65.3个月后,24个月时的估计PFS为78.8%(95%置信区间[CI],68.0%-91.4%),60个月的PFS为59.7%(95% CI,46.6%-76.4%)。研究期间发生了一例与疾病进展无关的死亡。64.6%的患者出现了3-4级不良事件,其中50%的患者出现了3-4级的皮疹。 研究结果显示,IRR作为滤泡性淋巴瘤和边缘区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方案具有高度活性。与单独使用来那度胺和利妥昔单抗的历史结果相比,该联合疗法的PFS相似,但3-4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皮疹的发生。这一发现为这类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更加关注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 伊布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