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靶向联合疗法:Durvalumab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新探索时间:2024-11-01 当前,对于无明确可靶向分子变异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标准治疗方案包括单独使用抗PD-(L)1检查点抑制剂或与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得长期益处,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抵抗现象颇为常见。深入探究耐药机制,如DNA损伤修复途径缺陷、STK11/LKB1基因变异、抗原呈递过程改变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细胞的存在,并研发有效策略以克服这些挑战,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此背景下,二期伞式HUDSON研究聚焦于探索在抗PD-(L)1免疫疗法及铂类双药化疗失败后,晚期NSCLC的合理联合治疗策略。该研究纳入了268名患者,分别接受以下治疗方案之一:Durvalumab(一种抗PD-L1单克隆抗体)联合Ceralasertib(ATR激酶抑制剂)、Olaparib(PARP抑制剂)、Danvatirsen(STAT3反义寡核苷酸)或Oleclumab(抗CD73单克隆抗体)。 其中,Durvalumab与Ceralasertib的组合展现出了最显著的临床获益。该组合的客观缓解率(主要终点)达到13.9%(11/79),相比之下,其他治疗方案的客观缓解率仅为2.6%(5/189)。此外,合并数据显示,该组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为5.8个月(80%置信区间:4.6-7.4),而其他方案仅为2.7个月(1.8-2.8)。同样,中位总生存期也显示出显著改善,分别为17.4个月(14.1-20.3)和9.4个月(7.5-10.6)。值得注意的是,Durvalumab与Ceralasertib的益处在对免疫治疗通常难治的患者亚群中同样显著。特别是在那些可能易受ATR抑制影响的ATM基因变异患者中,客观缓解率提升至26.1%(6/23),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达到8.4个月和22.8个月。 安全性与耐受性方面,Durvalumab与Ceralasertib的组合表现良好,其不良反应可控。生物标志物分析进一步揭示,抗PD-L1与ATR抑制的联合应用能够诱导免疫反应变化,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力。基于此,Durvalumab与Ceralasertib的组合正被进一步研发,以针对免疫治疗难治的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