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下注射阿米万他单抗在EGFR+非小细胞肺癌亚洲患者中的疗效时间:2025-01-03 对于患有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亚洲患者,与静脉注射(IV)相比,皮下(SC)注射阿米万他单抗联合拉泽替尼在药代动力学和疗效特征上无显著差异,且患者相关不良反应更少。根据III期PALOMA-3试验的亚组分析结果,皮下注射方式减少了输注相关反应。 第一作者、来自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医学院三星医疗中心的Se-Hoon Lee博士报告称,在亚洲患者中,SC组和IV组的药代动力学暴露和疗效结果与整个PALOMA-3人群中观察到的情况相似。[临床肿瘤学杂志2024;42:3593-3605] 在第2个周期第1天,SC组和IV组的谷浓度(C谷浓度:几何平均比1.11,90%置信区间[CI] 0.97–1.28)和总全身暴露量(血清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几何平均比1.03,90% CI 0.96–1.10)均无显著差异。[ESMO亚洲2024,摘要628MO] 在中位随访6.9个月期间,SC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而IV组为73%。SC阿米万他单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无法估计,而IV阿米万他单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7.1个月。 在生存方面,Lee指出,SC组与IV组相比,无进展生存(PFS)趋势良好(不可估计vs 5.59个月;风险比[HR] 0.84,95% CI 0.58–1.22;p=0.35)。两个治疗组的总生存率均不可估计(HR 0.60,95% CI 0.33-1.08;p=0.08),但SC组12个月时存活的患者百分比在数值上高于IV组(77% vs 61%)。 安全性方面,SC组和IV组中99%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其中3级或以上AE分别占46%和53%,严重AE分别占26%和30%。AE导致每组3%的患者死亡,SC组8%的患者和IV组11%的患者因AE停止治疗。 对于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SC组和IV组中皮疹的发生频率相似(分别为81%和80%),肺炎/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率较低,SC组为3%,IV组为1%。 然而,SC组的输注相关反应(IRR)频率比IV组低六倍(10% vs 61%),且这些反应大多为1至2级。 研究人员指出,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低,且通过预防性抗凝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其发生率。在治疗的最初4个月期间,SC组中74%的患者和IV组中75%的患者接受了预防性抗凝治疗。在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严重出血(≥3级)的风险较低(SC组为2%,IV组为1%)。 总而言之,PALOMA-3亚组数据凸显了皮下注射作为EGFR突变晚期NSCLC亚洲患者阿米万他单抗首选给药途径的潜力。 PALOMA-3试验共纳入418名患者,其中255名为亚洲患者,并被纳入亚组分析。其中,SC组有126名患者(中位年龄61岁,66%为女性),IV组有129名患者(中位年龄62岁,69%为女性)。患者之前平均接受过2种治疗。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