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帕生坦 vs 厄贝沙坦:哪种药物更有效延缓肾病进展?时间:2025-04-25 研究背景与机制对比 司帕生坦(Sparsentan)与厄贝沙坦(Irbesartan)均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但作用机制存在本质差异。司帕生坦作为双重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DEARA),可同时阻断内皮素A受体(ETA)和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AT1R),而厄贝沙坦仅选择性拮抗AT1R。这一差异决定了两者在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差异。 关键临床试验数据对比 PROTECT研究(NCT03762850) 设计: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纳入404例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1:1分配至司帕生坦组(400mg/d)或厄贝沙坦组(300mg/d)。 主要终点:110周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斜率变化。 结果: 蛋白尿降低:36周时,司帕生坦组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较基线下降49.8%,厄贝沙坦组下降15.1%(P<0.0001);110周时,司帕生坦组蛋白尿降幅维持40%以上。 肾功能保护:司帕生坦组eGFR年下降率为-3.0ml/min/1.73m²,厄贝沙坦组为-4.2ml/min/1.73m²(P=0.0168),组间差异1.2ml/min/1.73m²。 长期生存:2年时,司帕生坦组eGFR绝对值较基线变化为-11.2ml/min/1.73m²,厄贝沙坦组为-15.0ml/min/1.73m²(P=0.037)。 亚组分析 高风险患者:基线UPCR≥3.5g/g的患者中,司帕生坦组蛋白尿降幅达65%,显著优于厄贝沙坦组的28%。 基因分层:携带APOL1高风险基因型的患者中,司帕生坦组eGFR下降速率较厄贝沙坦组减缓40%。 安全性与耐受性 总体不良事件:司帕生坦组≥3级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厄贝沙坦组为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不良事件: 水肿:司帕生坦组18% vs 厄贝沙坦组12%(P=0.04)。 低血压:司帕生坦组12% vs 厄贝沙坦组8%(P=0.12)。 高钾血症:司帕生坦组10% vs 厄贝沙坦组7%(P=0.21)。 严重不良事件:司帕生坦组发生率12%,厄贝沙坦组10%,均未导致停药。 机制与 司帕生坦通过双重拮抗机制,不仅抑制RAS系统,还能减少内皮素-1(ET-1)介导的肾小球内高压和系膜细胞增殖,从而更显著降低蛋白尿。这一作用在IgA肾病中尤为重要,因为蛋白尿本身是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试验表明,司帕生坦可使蛋白尿降幅超过50%,而厄贝沙坦仅为15%-20%。 成本效益与患者选择 经济性:司帕生坦年治疗费用约8万美元,厄贝沙坦约1000美元,但前者在延缓肾功能下降方面的获益显著更高。 患者分层:对于基线蛋白尿>3.5g/g或携带APOL1高风险基因型的患者,司帕生坦是更优选择;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厄贝沙坦仍可作为一线治疗。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