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肝癌一线治疗新标准?时间:2025-07-24 近年来,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肝细胞癌(HCC)一线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基于多项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本文探讨该联合方案是否具备成为新治疗标准的潜力。 一、疗效数据:客观缓解率与生存期显著提升 KEYNOTE-524研究 一项Ⅰb期临床研究纳入67例晚期HCC患者,接受仑伐替尼(8/12 mg/d)联合帕博利珠单抗(200 mg/3周)治疗。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达46%(mRECIST标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2个月。 89%的患者肿瘤缩小,且缩瘤效应持久,提示联合方案具有强效抗肿瘤活性。 真实世界研究 一项中国真实世界研究纳入114例不可切除HCC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特瑞普利单抗等)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结果显示,ORR为69.3%,疾病控制率(DCR)为80.7%,中位PFS为10.4个月,中位OS为18.0个月。 亚组分析显示,肿瘤数目<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165及早期肿瘤反应(CR+PR)的患者预后更佳,中位OS可达25.1个月。 LEAP-002研究 一项全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约800例晚期HCC患者,随机分配至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组或仑伐替尼单药组。结果显示,联合组中位OS为21.2个月,单药组为19.0个月,虽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联合组在亚洲亚组中表现出更优的生存获益(中位OS:26.3个月 vs. 22.4个月)。 二、机制协同:血管正常化与免疫激活 仑伐替尼的作用 仑伐替尼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免疫细胞浸润。 PD-1抑制剂的作用 PD-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协同效应 仑伐替尼诱导的血管正常化可增强PD-1抑制剂的疗效,而PD-1抑制剂激活的免疫细胞可分泌干扰素-γ(IFN-γ),进一步重塑肿瘤血管,形成正向循环。 三、安全性与耐受性 不良反应谱 联合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21.6%-47%)、甲状腺功能减退(39%)、食欲下降(81.08%)、疲劳(31.08%)及腹泻(20.27%)。 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70%,主要包括高血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及免疫相关性肺炎。 管理策略 高血压需通过分级干预控制,3级高血压需暂停仑伐替尼并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严重者需永久停药。 仑伐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选择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