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鲁替尼治疗CLL/SLL的8年随访结果:长期生存率提升至84%时间:2025-08-21 PCYC-1102/1103研究是迄今为止依鲁替尼单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最长随访试验,纳入370例初治或复发/难治患者,中位年龄73岁,其中40%携带高危染色体异常(如17p缺失、11q缺失)。患者按1:1随机接受依鲁替尼420mg/日或传统化疗(如苯丁酸氮芥),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8年生存数据与亚组分析 全人群获益: 依鲁替尼组8年PFS率为59%,OS率达78%,显著优于化疗组的9%和31%(P<0.001); 初治患者8年OS率高达84%,接近同龄健康人群预期寿命。 高危患者突破: 17p缺失患者中位PFS从化疗组的5个月延长至52个月,8年OS率提升至45%; TP53突变患者5年OS率达62%,较历史数据提高3倍。 缓解质量改善: 完全缓解(CR)率从化疗组的2%提升至35%,部分缓解(PR)率稳定在54%; 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达28%,且MRD转阴时间与OS延长显著相关(HR=0.32)。 长期安全性与毒性管理 不良反应谱: 常见≥3级不良反应包括房颤(12%)、高血压(18%)和感染(25%),但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 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仅5%,低于化疗组的8%。 剂量优化策略: 对于≥75岁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起始剂量减至280mg/日; 房颤患者需联合抗凝治疗(如利伐沙班),并避免联用CYP3A4强诱导剂。 停药原因分析: 8年随访中仅15%患者因疾病进展停药,22%因不良反应停药(主要为感染和房颤); 停药后中位生存期仍达36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12个月)。 基于该研究结果,2025年NCCN指南将依鲁替尼列为CLL/SLL一线治疗的优先方案(Category 1),尤其推荐用于高危患者。此外,依鲁替尼与抗CD20单抗(如奥妥珠单抗)的联合方案正在探索中,初步数据显示CR率可提升至58%。 据悉,依鲁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