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解读莱博雷生:治疗失眠的创新机制作用
详细内容

解读莱博雷生:治疗失眠的创新机制作用

时间:2025-09-23     作者:医学编辑李可艾   阅读

  传统药物的局限:从“强制镇静”到“自然调节”

  传统安眠药(如苯二氮䓬类、非苯二氮䓬类)通过广谱抑制中枢神经系统(CNS)促进睡眠,但存在明显缺陷:

  次日残留效应:头晕、乏力影响日间功能;

  依赖性与耐受性:长期使用需增加剂量,停药后易出现反跳性失眠;

  睡眠结构破坏:抑制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影响记忆巩固与情绪调节。

lemborexant2号(1)莱博雷生.jpg

  莱博雷生的创新机制:靶向“睡眠开关”

  莱博雷生作为全球首款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通过精准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实现“自然睡眠”:

  靶向食欲素系统:食欲素(Orexin)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通过激活OX1R和OX2R受体维持觉醒状态。失眠患者常存在食欲素系统过度活跃,导致“过度觉醒”。

  双重阻断,平衡调节:莱博雷生同时拮抗OX1R和OX2R,但更倾向抑制OX2R,从而:

  减少觉醒信号输入,缩短入睡时间;

  延长非REM(NREM)睡眠和REM睡眠,改善睡眠连续性;

  避免传统药物对REM睡眠的抑制,保护认知功能。

  临床优势:安全、长效、低依赖

  减少次日残留效应:研究显示,莱博雷生治疗组次日嗜睡发生率显著低于唑吡坦组,驾驶模拟测试中反应时间更短。

  长期使用安全性高:12个月长期研究未发现反跳性失眠或戒断症状,依赖性极低。

  改善睡眠结构:通过延长深睡眠(NREM第三阶段),增强体力恢复与免疫功能。

  适用人群与用药建议

  莱博雷生尤其适合以下患者:

  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2次);

  对传统安眠药不耐受或依赖者。

  用药贴士:

  睡前30分钟服用,避免与高脂饮食同服(可能延迟起效);

  起始剂量5mg,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日;

  服药后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时间,避免次日残留嗜睡。

  莱博雷生的上市,不仅为失眠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更推动了失眠治疗从“症状控制”向“生理节律重塑”的范式转变。随着临床应用的普及,这一创新药物有望帮助更多人重获高质量睡眠。

结尾图片.jpg

  莱博雷生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