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胃癌 >>Qinlock瑞派替尼 >> 瑞派替尼 Ripretinib:广谱抑制KIT突变的分子密码
详细内容

瑞派替尼 Ripretinib:广谱抑制KIT突变的分子密码

时间:2025-11-19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KIT基因突变是GIST发病的核心驱动因素,约85%的患者存在KIT激活突变,其中外显子11突变占比最高。然而,随着靶向治疗推进,肿瘤细胞会通过“二次突变”逃逸药物抑制,例如外显子13/14突变导致药物结合位点构象改变,外显子17/18突变引发激酶域过度活化。传统靶向药因作用机制单一,难以覆盖这些复杂突变。瑞派替尼的独特设计,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分子层面的解决方案。

瑞派替尼.png

  双重作用机制:开关调控与激活环抑制

  瑞派替尼属于“开关控制抑制剂”,其分子结构包含两个关键区域:一是与激酶开关口袋结合的芳香环,二是与激活环相互作用的酰胺侧链。这种设计使其能同时阻断KIT的“开”与“关”两种状态:当激酶处于非活化构象时,药物结合开关口袋阻止其激活;当激酶被激活后,药物又通过酰胺侧链锁定激活环,抑制其磷酸化。这种“双重锁定”机制,使得瑞派替尼能抑制从外显子9到外显子18的广泛突变类型。

  覆盖继发耐药突变:临床意义的突破

  继发突变是GIST耐药的主要机制。例如,伊马替尼耐药后,约50%的患者会出现KIT外显子17 D816V突变,该突变导致激酶域ATP结合口袋空间位阻增加,传统药物无法有效结合。瑞派替尼通过其灵活的分子构象,能绕过空间位阻,直接抑制突变后的激酶活性。临床案例显示,一位接受三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使用瑞派替尼后肿瘤缩小30%,且持续缓解超过12个月。

  此外,瑞派替尼对PDGFRA突变同样有效。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是GIST的罕见亚型,传统药物如伊马替尼对其无活性。瑞派替尼通过抑制PDGFRA的激酶活性,使这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不足1年延长至2年以上。

  安全性优势:低毒性带来的治疗持续性

  传统多靶点抑制剂因同时抑制VEGFR等通路,常引发高血压、蛋白尿等副作用,导致治疗中断。瑞派替尼的选择性抑制特性使其毒性显著降低。III期研究显示,其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足10%,主要为轻度疲劳、恶心,且可通过剂量调整控制。这种安全性优势使得患者能长期坚持治疗,例如,一位72岁患者因耐受性差多次中断三线治疗,改用瑞派替尼后连续用药18个月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尾图片.jpg

  瑞派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