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揭秘:司帕生坦治疗IgA肾病的3大核心机制时间:2025-11-24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30%-40%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司帕生坦作为一种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其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已获多项研究证实。 机制一:阻断内皮素-1(ET-1)信号,减轻肾小球硬化 ET-1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过度表达,通过激活内皮素A受体(ETAR)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司帕生坦通过高选择性阻断ETAR,抑制ET-1的致病效应。 患者获益:长期使用司帕生坦可减少蛋白尿(尤其是非肾病范围蛋白尿),稳定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升高风险。
机制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激活 RAAS激活是IgA肾病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导致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加速肾单位损伤。司帕生坦除阻断ETAR外,还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ET-1的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肾小球内压力。 协同效应:ET-1与AngⅡ可相互增强对方信号,形成“恶性循环”。司帕生坦通过同时阻断两者通路,打破这一循环,发挥比单一RAAS抑制剂(如ACEI/ARB)更强的肾保护作用。 机制三: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减少IgA沉积 IgA肾病的发病与黏膜免疫异常相关,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GALT)产生异常糖基化的IgA1,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激活补体系统及炎症细胞。司帕生坦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调节免疫: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TNF-α、IL-6等促炎因子表达,减轻肾组织炎症浸润。 稳定足细胞结构: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减少IgA及大分子蛋白漏出。 动物实验支持:在IgA肾病模型中,司帕生坦治疗组肾小球IgA沉积量较对照组减少30%,伴炎症细胞浸润减少。
司帕生坦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