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ganciclovir缬更昔洛韦预防性治疗对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4-06-26

  valganciclovir缬更昔洛韦(VGCV)在预防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同时,也与血液学副作用风险的增加有关。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VGCV预防性治疗对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危险因素。

360截图20240124100935844.jpg

  我们纳入了接受CMV血清阳性 (CMV D+/R-) 或CMV血清阴性 (CMV D-/R-) 供体器官的成人CMV血清阴性实体器官移植(SOT)受者。其中,CMV D+/R-的SOT受者接受了为期3-12个月的VGCV预防性治疗,而CMV D-/R-的SOT受者则未接受此治疗。为了精确评估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1000/μL)的风险因素,我们采用了竞争风险回归模型。

  研究共涉及430名CMV血清阴性的SOT受者,中位年龄为52.1岁,男性占76.5%。其中,203名(47.2%)为CMV D+/R-,227名(52.8%)为CMV D-/R-。在移植后的第一年内,由于VGCV暴露导致的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未调整发病率为13.50(95%置信区间为7.36-27.11)。值得注意的是,患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受者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达到32.5%,而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受者中,这一比例仅为19.1%(p = .033)。通过多变量分析,我们发现与未接受VGCV治疗的受者相比,在1-90天和91-180天接受VGCV预防治疗的受者,其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亚分布风险比分别为39.6(95% CI,8.57-182.6)和13.2(95% CI, 5.46-32.0)。

  由于VGCV预防治疗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高发生率密切相关,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未来急需开展前瞻性研究,以评估SOT受者的其他CMV预防策略。这将有助于为这些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尾图片.jpg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