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祖替凡在晚期肾细胞癌中维持PFS、ORR益处
根据对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最终分析结果,与依维莫司相比,贝祖替凡治疗能够持续改善既往治疗的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RC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这一发现来自在ESMO 2024上提出的III期LITESPARK-005试验。
在之前的LITESPARK-005试验中,对于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透明细胞RCC患者,贝祖替凡表现出比依维莫司更显著的PFS和ORR益处。
III期LITESPARK-005试验纳入了746名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接受PD-1/-L1抑制剂和VEGFR-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接受口服贝祖替凡120毫克/天(n=374;中位年龄62岁,79.4%男性)或依维莫司10毫克/天(n=372;中位年龄63岁,76.3%男性)的治疗。
中位随访35.8个月后,两个治疗组的中位PFS均为5.6个月(风险比[HR],0.75),但贝祖替凡组在12个月(33.7% vs 17.6%)和24个月(17.5% vs 4.1%)的PFS率均高于依维莫司组。
与依维莫司相比,贝祖替凡也显示出改善总生存期(OS)的趋势(中位21.4个月 vs 18.2个月;HR,0.92;p=0.18),但治疗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然而,使用贝祖替凡治疗的患者在12周和24周的OS率均高于使用依维莫司的患者(分别为67.9% vs 65.8%和45.2% vs 41.2%)。
根据生存随访数据,贝祖替凡组中有173名患者和依维莫司组中有121名患者没有接受后续治疗。但在最终分析时,贝祖替凡组中有更多患者仍然存活(61 vs 12名患者)。
与之前的报告一致,使用贝祖替凡的患者比使用依维莫司的患者有更多的患者获得确认的客观缓解(22.7% vs 3.5%),治疗组之间的估计差异为19.2%。此外,与依维莫司相比,贝祖替凡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更长(19.3个月 vs 13.7个月)。
在安全性方面,贝祖替凡组和依维莫司组之间≥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39.5% vs 40%)和严重AE(13.2% vs 13.4%)的发生率相当。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