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nutuzumab联合艾代拉里斯治疗复发 / 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2期研究6年更新

作者: 医学编辑王明阳 2025-05-06

  摘要

  本论文对评估 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复发 / 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 2 期研究进行 6 年更新。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治疗在高危基因型谱人群中展现出一定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 25.4 个月,达到主要终点,但 艾代拉里斯 的毒性仍是主要限制因素。中位随访 70.9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未达到,5 年 OS 为 72.9%。研究确认 CXCR4 突变对 PFS 和 OS 无影响,而 TP53 突变患者 OS 较短。此外,依鲁替尼在该联合治疗进展后仍具有良好疗效。本研究首次揭示 TP53 突变对接受固定持续时间无化疗方案患者的影响,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治疗提供新依据。

360截图20221128200905514.jpg

  一、引言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是一种罕见的惰性 B 细胞淋巴瘤,其特征是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浸润,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M(IgM) 。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的治疗选择有限,且预后较差 。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为 WM 治疗带来新希望 。Obinutuzumab 是一种新型糖基化的 II 型抗 CD20 单克隆抗体,艾代拉里斯 是磷脂酰肌醇 3 - 激酶 δ(PI3Kδ)选择性抑制剂,二者联合应用于复发 / 难治性 WM 的治疗具有潜在协同作用 。本研究旨在对之前开展的 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复发 / 难治性 WM 的 2 期研究进行 6 年更新,进一步评估该联合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相关影响因素 。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一项单臂、多中心的 2 期临床试验(REMODEL 试验),在多个研究中心招募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 。患者入组标准包括经组织学确诊为 WM、疾病复发或对既往治疗耐药等 。该研究已在 clinicaltrial.gov 网站注册(NCT02962401),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相关伦理法规,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

  2.2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 obinutuzumab 联合 艾代拉里斯 治疗 。Obinutuzumab 的给药方案按照标准剂量和周期进行静脉输注 ;艾代拉里斯 剂量为 150mg,口服,每日 2 次 。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或患者退出研究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根据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治疗 。

  2.3 观察指标

  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从随机分组开始至疾病进展或死亡的时间 。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缓解持续时间(DOR)等 。同时,对患者的基因型(如 CXCR4 突变、TP53 突变等)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 。

  2.4 统计方法

  采用 Kaplan - Meier 法计算 PFS 和 OS,并绘制生存曲线 。组间比较采用对数秩检验 。使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基因型等因素对 PFS 和 OS 的影响 。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专业统计软件进行,P 值<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

  三、结果

  3.1 患者基线特征

  研究共纳入一定数量的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患者的基线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治疗线数、基因型分布等 。多数患者为中老年,既往接受过多种治疗,存在不同的基因型谱 。

  3.2 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的中位 PFS 为 25.4 个月(95% CI,15.7 至 29.0),达到主要终点 。随着随访时间延长,5 年 OS 为 72.9% (95% CI,61.3 至 86.6),中位 OS 仍未达到 。在分析时,6 名患者存活且无复发,40 名患者病情进展 。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一定比例,部分患者获得深度缓解 。

  3.3 基因型对疗效的影响

  研究确认 CXCR4 突变对 PFS 或 OS 没有显著影响 。然而,TP53 突变患者的 OS 较短,与非 TP53 突变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这表明 TP53 突变可能是影响 WM 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3.4 后续治疗效果

  在接受新治疗的 38 例患者中,依鲁替尼治疗患者(n = 17)未达到第二次进展的中位时间,而接受其他选择治疗的患者为 30.8 个月 (95% CI,16.9 至 NA),p = 0.005 。这显示依鲁替尼在 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进展后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3.5 安全性结果

  艾代拉里斯 的毒性是该联合治疗的主要限制因素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疲劳、肺炎、肝功能异常等 。部分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治疗 ,少数患者因无法耐受毒性而停止治疗 。

  四、讨论

  4.1 联合治疗的疗效

  本研究 6 年更新结果表明,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在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中具有一定疗效,中位 PFS 达到 25.4 个月,5 年 OS 为 72.9% 。该结果与既往类似研究相比具有竞争力,显示出该联合治疗方案在高危基因型谱人群中的潜在价值 。其疗效可能源于 obinutuzumab 对 CD20 阳性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以及 艾代拉里斯 对 PI3Kδ 信号通路的抑制,二者协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 。

  4.2 基因型的影响

  研究首次在长期随访中明确了 TP53 突变对接受固定持续时间无化疗方案治疗的 WM 患者的影响,TP53 突变患者 OS 显著缩短 。TP53 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抵抗,影响患者预后 。而 CXCR4 突变对 PFS 和 OS 无明显影响,这与部分其他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研究样本量、检测方法或患者群体特征不同有关 ,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

  4.3 后续治疗选择

  本研究发现依鲁替尼在 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进展后仍然有效,为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序贯选择 。依鲁替尼作为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通过阻断 BTK 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 。这提示在 WM 治疗中,合理序贯不同靶向药物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治疗效果 。

  4.4 安全性问题

  艾代拉里斯 的毒性是该联合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其导致的腹泻、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未来研究可探索优化给药剂量、联合其他药物减轻毒性等策略,提高该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五、结论

  本研究 6 年更新结果显示,obinutuzumab 和 艾代拉里斯 联合治疗复发 / 难治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在高危基因型谱人群中具有一定疗效,但 艾代拉里斯 的毒性限制了其应用 。研究首次揭示 TP53 突变对接受固定持续时间无化疗方案患者的影响,为 WM 患者预后评估提供新依据 。此外,依鲁替尼在该联合治疗进展后仍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探索减轻毒性的方法,并开展更多研究以明确不同基因型对治疗反应的影响,为复发 / 难治性 WM 患者提供更有效、安全的治疗策略 。

艾代拉里斯(老挝).png

  艾代拉里斯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