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纳米递送系统:肺部靶向治疗肺纤维化的突破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5-08

  传统吡非尼酮治疗存在半衰期短、全身毒性大的缺陷,患者每日需服用6粒胶囊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纳米递送系统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其中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负载吡非尼酮(Pt)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360截图20221214204255605.jpg

  tFNA是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DNA纳米载体,其直径仅14.5nm,可高效穿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某大学团队构建的Pt复合物通过插层结合模式,将吡非尼酮负载效率提升至92%,较传统脂质体载体提高40%。在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单次气管内注射Pt(剂量相当于口服吡非尼酮1/5)即可使肺组织药物浓度维持24小时,而口服组4小时后血药浓度即降至有效阈值以下。

  疗效方面,Pt雾化治疗显著优于口服给药。高剂量Pt组小鼠肺羟脯氨酸含量(纤维化标志物)较模型组降低67%,而口服吡非尼酮组仅降低39%。更关键的是,Pt通过靶向递送减少了药物在肝脏、肾脏的蓄积,使肝酶异常发生率从口服组的24%降至3%。这种“精准打击”策略得益于tFNA的生物活性——其表面负电荷可与肺泡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药物“储库”。

  在临床转化层面,Pt的雾化给药方式大幅提升了患者依从性。传统口服方案需每日三次餐后服用,而雾化治疗仅需每周两次,每次5分钟。

piresupa(吡非尼酮,Pirfenidone) (小).png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123.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