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从布瓦西坦到未来抗癫痫新药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5-23
突触囊泡蛋白2A(SV2A)作为抗癫痫药物的关键靶点,近年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SV2A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神经末梢,通过调控突触囊泡的成熟与神经递质释放维持神经元稳定性。复旦大学屈前辉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揭示,SV2A蛋白以二聚体形式与布瓦西坦结合,其中一单体因药物分子诱导发生显著构象变化,这一发现为理解西坦类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分子基础。
布瓦西坦作为SV2A的高选择性配体,通过增强对SV2A的亲和力(解离常数Kd=0.6 nM),在临床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III期临床试验显示,200mg/d剂量组癫痫发作频率较基线降低40.7%,且耐受性优于同类药物左乙拉西坦。在儿童患者中,布瓦西坦按体重给药(最大剂量200mg/d)使发作频率降低41.5%,且副作用多为轻度至中度。
基于SV2A的靶点特性,新型药物研发聚焦于优化分子结构与药代动力学特性。研究显示,SV2A二聚体构象的独特性可能为开发更高选择性药物提供方向。此外,针对SV2A在谷氨酸能突触中的关键作用,未来药物或可联合调控谷氨酸代谢,进一步提升疗效。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