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单抗 vs. 乌司奴单抗:克罗恩病治疗的新选择?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传统生物制剂存在疗效衰减和安全性问题。米利珠单抗与乌司奴单抗作为新型生物制剂,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炎症,其疗效对比成为临床关注焦点。
疗效对比:米利珠单抗非劣效且部分终点更优
VIVID-1研究纳入1065例中重度CD患者,随机分配至米利珠单抗组(579例)、乌司奴单抗组(287例)或安慰剂组(199例)。治疗52周时,米利珠单抗组54.1%的患者达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临床缓解(vs乌司奴单抗组48.4%,非劣效性p=0.113117),内镜应答率38.0%(vs乌司奴单抗组46.3%,p=0.51)。
在生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中,米利珠单抗显示出更高趋势:临床缓解率51.2%(vs乌司奴单抗组未明确数值),内镜反应率39.6%(vs乌司奴单抗组27.8%,p=0.024)。此外,米利珠单抗组52周时粪便钙卫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乌司奴单抗组,提示炎症控制更优。
安全性对比:相似但各有特点
两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米利珠单抗10.3%,乌司奴单抗10.7%),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COVID-19、贫血和关节痛。米利珠单抗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略高(未明确数值),而乌司奴单抗的感染风险(如上呼吸道感染)稍低。
长期疗效:米利珠单抗黏膜愈合优势显著
VIVID-2长期扩展研究显示,米利珠单抗治疗5年后,96%的患者显示临床应答,87%达到临床缓解(基于CDAI)。组织学数据进一步证实,米利珠单抗组52周时组织学缓解率58.2%(vs乌司奴单抗组48.8%,p=0.0075),在生物治疗失败患者中优势更明显(56.5% vs 41.3%,p=0.0064)。
临床选择建议
一线治疗:乌司奴单抗因长期持久性优势(真实世界研究显示5年治疗持续性优于抗TNF药物),仍是生物初治患者的优选。
生物治疗失败患者:米利珠单抗在内镜缓解、黏膜愈合及炎症标志物控制方面表现更优,可作为替代方案。
给药便利性:乌司奴单抗每8周皮下注射一次,而米利珠单抗需每4周静脉注射至第12周,之后改为皮下注射,患者依从性需综合评估。
米利珠单抗与乌司奴单抗均为CD治疗的有效选择。前者在黏膜愈合和炎症控制方面更具优势,尤其适用于生物治疗失败患者;后者则以长期持久性和安全性见长,适合一线治疗。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病史、经济条件及用药偏好综合考量。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