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洛妥珠单抗联合R-CHP方案:DLBCL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传统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虽为一线治疗基石,但高龄、高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双表达/双打击淋巴瘤(DEL/DHL)患者预后仍不理想。北京协和医院研究显示,高危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仅33%,亟需新方案突破疗效瓶颈。
POLARIX研究数据
2021年发表的POLARIX研究为全球Ⅲ期双盲对照试验,纳入879例初治DLBCL患者,随机分为泊洛妥珠单抗联合R-CHP(Pola-R-CHP)组与标准R-CHOP组。中位随访28.2个月结果显示:
无进展生存期(PFS):Pola-R-CHP组2年PFS率为76.7%,显著高于R-CHOP组的70.2%(HR 0.73,p=0.02),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7%。
亚洲人群亚组分析:中国、日本、韩国等281例患者中位随访60个月,Pola-R-CHP组5年PFS率达64.0%,OS率为84.6%,而R-CHOP组分别为57.3%和77.7%(HR 0.65,p=0.03),死亡风险降低35%。
安全性:两组3级以上不良事件(AE)发生率相似(Pola-R-CHP组57.7% vs R-CHOP组57.5%),未增加严重感染或继发肿瘤风险。
真实世界验证
中国数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团队纳入37例初治DLBCL患者,中位年龄60岁,IPI评分≥2分者占86.5%。6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达70%,总缓解率(ORR)为92%,且不符合POLARIX入组标准的患者CR率仍达55%。
日本数据:POLASTAR研究纳入502例患者,前200例分析显示ORR为95.0%,CR率为87.9%,3级以上AE主要为粒细胞减少(51.6%),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
机制优势
泊洛妥珠单抗作为全球首个靶向CD79b的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抗体精准结合B细胞表面CD79b蛋白,释放细胞毒药物MMAE抑制微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与R-CHP联合可替代长春新碱,避免毒性叠加,同时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指南推荐
基于上述数据,2024年NCCN及CSCO指南将Pola-R-CHP列为≤80岁DLBCL患者的一线Ⅰ类推荐方案,尤其适用于高危(IPI≥3分)、双表达或大包块患者。
Pola-R-CHP方案通过显著改善PFS和OS,且安全性可控,已成为DLBCL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