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难治性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阿布昔替尼后24小时瘙痒缓解的病例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男,28岁,因“全身反复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0年,加重1个月”就诊。既往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曾接受外用糖皮质激素(TCS)、环孢素、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但因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停药。近1个月皮疹加重,累及头面部、颈部及四肢屈侧,夜间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及工作。
体格检查
皮损分布:头面部、颈部、四肢屈侧可见弥漫性红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伴抓痕、血痂及苔藓样变。
瘙痒评分:峰值瘙痒数字评分量表(PP-NRS)达9分(0-10分,10分为最严重)。
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8×10⁹/L(正常值0.02-0.5×10⁹/L),血清总IgE 2500 IU/mL(正常值<100 IU/mL)。
治疗经过
初始治疗:
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每日1次,逐渐减量)。
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10mg/日),瘙痒控制不佳。
调整方案:
停用环孢素(因肾毒性风险),改用度普利尤单抗(600mg首剂,30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
治疗8周后,EASI评分从28.6降至19.2(改善32.9%),但PP-NRS仍维持7-8分,夜间瘙痒频繁发作。
换用阿布昔替尼:
2025年3月,患者因瘙痒控制不佳停用度普利尤单抗,改用阿布昔替尼100mg/日口服。
用药后24小时:PP-NRS评分从9分降至4分,患者自述瘙痒强度“明显减轻”,夜间觉醒次数从5次降至1次。
用药后72小时:PP-NRS评分降至2分,头颈部皮损开始消退,红斑颜色变浅。
用药后2周:EASI评分降至12.4(改善56.6%),PP-NRS评分降至1分,患者可正常入睡,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随访与安全性
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出现轻度头痛(用药第3天缓解)。
血常规、肝功能及血脂监测未见异常。
该病例提示,阿布昔替尼对传统治疗抵抗的中重度AD患者可实现快速止痒,其机制可能与JAK1高选择性抑制IL-31信号通路相关。24小时内瘙痒缓解的特性使其成为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优选药物。
阿布昔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