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利珠单抗长期安全性数据公布:感染风险是否可控?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23

  长期安全性研究背景

  米利珠单抗作为首个IL-23p19抑制剂,其长期安全性数据对于临床应用至关重要。LUCENT-3研究(UC)和VIVID-2研究(CD)分别追踪了米利珠单抗治疗3年和2年的安全性数据,重点关注感染风险、免疫原性及严重不良事件。

headkonmed (14).png

  感染风险数据

  总体感染率

  UC患者(LUCENT-3):3年治疗期间,严重感染发生率为4.2%,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1.8%,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CD患者(VIVID-2):2年治疗期间,严重感染发生率为3.6%,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1.2%。

  特定感染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不良反应,3年累计发生率为28.6%,但多为轻至中度。

  结核再激活:未报告结核再激活病例,提示米利珠单抗对潜伏性结核感染风险较低。

  与乌司奴单抗对比

  严重感染率:米利珠单抗3年严重感染率为4.2%,乌司奴单抗5年严重感染率为5.1%(IM-UNITI研究),两者无显著差异。

  机会性感染率:米利珠单抗为1.8%,乌司奴单抗为2.3%(P=0.45)。

  免疫原性与停药率

  抗药抗体(ADA)发生率

  3年治疗期间,ADA阳性率为3.8%,且未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因不良反应停药率

  UC患者3年停药率为6.8%,CD患者2年停药率为4.5%,显著低于传统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停药率约15%-20%)。

  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平衡

  黏膜愈合与感染风险

  米利珠单抗治疗3年后,80%的患者实现黏膜愈合,且感染风险未显著增加,提示其疗效与安全性平衡良好。

  特殊人群安全性

  老年患者(≥65岁):严重感染发生率为5.1%,略高于总体人群(4.2%),但仍低于TNF-α抑制剂(约7%-10%)。

  合并免疫抑制治疗患者:未观察到感染风险叠加效应。

  临床意义

  安全性可控:米利珠单抗长期感染风险与乌司奴单抗相当,且低于TNF-α抑制剂,适合中重度UC/CD患者的长期维持治疗。

  监测建议:治疗前需筛查结核、乙肝等潜伏感染,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海德康(1).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