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儿童近视进展的长期抑制:ATOM 2与LAMP研究对比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8-12

  引言

  儿童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因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防控焦点。新加坡ATOM 2研究和香港LAMP研究是两项里程碑式临床试验,分别以5年和3年随访数据揭示了不同浓度阿托品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本文通过对比两项研究的核心数据,解析低浓度阿托品在近视防控中的临床价值。

  研究设计与人群

  ATOM 2研究纳入400例6-12岁近视儿童(等效球镜≤-2.0D,进展≥0.5D/年),随机分配至0.5%、0.1%、0.01%阿托品组,治疗24个月后停药12个月,反弹儿童重新接受0.01%阿托品治疗24个月,总随访期5年。LAMP研究则纳入438例4-12岁儿童,随机接受0.05%、0.025%、0.01%阿托品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安慰剂组第二年改用0.05%阿托品,核心随访期3年。

阿托品滴眼液(EIKANCE ).png

  疗效对比:浓度与时间维度的双重验证

  短期疗效(1-2年)

  ATOM 2显示,前2年0.5%、0.1%、0.01%组平均近视进展分别为-0.30D、-0.38D、-0.49D,眼轴增长为0.27mm、0.28mm、0.41mm,高浓度组疗效显著优于低浓度组。LAMP研究则发现,0.05%组1年进展仅-0.27D,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0.81D,而0.01%组进展为-0.59D,疗效呈浓度依赖性。

  长期疗效(3-5年)

  ATOM 2的5年数据显示,0.01%组累计进展仅1.38D,显著低于0.1%组(1.83D)和0.5%组(1.98D),且停药后反弹率最低(-0.28D/年)。LAMP研究扩展至3年时,0.05%组平均进展0.55D,眼轴增长0.39mm,而0.01%组进展1.12D,眼轴增长0.59mm,提示高浓度组长期疗效更优。

  安全性与耐受性:低浓度的优势

  ATOM 2中,0.01%组畏光、调节力下降等副作用发生率低于高浓度组,且停药后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恢复基线水平。LAMP研究进一步证实,0.01%组近视力模糊发生率仅9%,而0.05%组达34%,且高浓度组因副作用停药率更高。两项研究均表明,0.01%阿托品在保持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视觉干扰风险。

  停药反弹效应:浓度与年龄的双重影响

  ATOM 2发现,停药后0.5%组反弹率(-0.87D/年)显著高于0.01%组(-0.28D/年),且年龄越小反弹越明显。LAMP研究补充指出,0.05%组停药后眼轴增长加速,但0.01%组反弹效应微弱。临床建议:低龄儿童(<10岁)需延长用药周期至青春期,高浓度组停药应逐步减量以减少反弹。

结尾图片.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