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托马尼治疗耐药结核病:6个月短程方案(疗效/用法/注意事项)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8-18

  普托马尼(Pretomanid)作为新型硝基咪唑类抗结核药物,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合成和能量代谢,显著缩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周期。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结核病综合指南》明确推荐,由贝达喹啉、普托马尼、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BPaLM)组成的6个月全口服方案,可替代传统18-24个月的长程治疗。

  标准化用法:剂量调整与疗程管理

  BPaLM方案的标准化用药流程如下:

  普托马尼:200 mg/日,全程26周;

  贝达喹啉:首2周400 mg/日,后续200 mg每周3次(间隔≥48小时),共26周;

普托马尼(1).jpg

  利奈唑胺:起始剂量1200 mg/日,2周后减至600 mg/日,根据耐受性可进一步调整至300 mg/日或暂停;

  莫西沙星:400 mg/日(仅限BPaLM方案),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决定是否保留。

  关键用药原则:

  联合用药:普托马尼必须与贝达喹啉、利奈唑胺联用,单药使用易导致治疗失败;

  剂量个体化:利奈唑胺需根据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动态调整,若血小板<50×10⁹/L或血红蛋白<8 g/dL,应暂停用药;

  疗程完整性:即使患者提前达到痰菌阴转,仍需完成全程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事项:风险防控与监测体系

  肝功能监测:治疗前评估基线ALT、AST、TBIL,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若ALT>3×ULN或TBIL>2×ULN需暂停用药并排查胆道阻塞;

  骨髓抑制管理:利奈唑胺相关贫血发生率达35%,需每周检测血常规,若血红蛋白<7 g/dL或需输血支持,应永久停药;

  神经损伤预防:贝达喹啉可能延长QT间期,用药前需行心电图检查,若QTcF>500 ms需暂停用药并评估电解质紊乱;

  药物相互作用:普托马尼为CYP3A4底物,与利福平、依非韦伦等强诱导剂联用可降低血药浓度60%以上,需避免合用;

  特殊人群禁忌: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用,14岁以下儿童安全性数据缺乏。

结尾图片1.jpg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