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仑伐替尼加抗PD-1抗体治疗不可切除性肝细胞癌的中国特色治疗方案时间:2024-10-17 目前针对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uHCC)患者的治疗很流行。当前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标准护理治疗是系统治疗。然而,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中国已被广泛接受,并且已表现出较高的肿瘤缓解率和转切除率,且毒性可控。 · 患者纳入标准主要包括: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HCC;不可切除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B或C期;不适用于局部治疗或手术和/或局部治疗后疾病进展;Child-Pugh分级A级或B级;ECOG评分0或1分;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等。 · 治疗方法 · TACE: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腹腔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管及供血动脉后,进行化疗栓塞。 · 仑伐替尼:口服,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调整,通常为每日一次。 · 抗PD-1抗体:静脉注射,每2至3周一次,具体药物包括信迪利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疗效评估 · 客观缓解率(ORR):多项研究显示,TACE联合仑伐替尼加抗PD-1抗体的ORR在40%至60%之间,显著高于单独使用TACE或仑伐替尼的ORR。 · 疾病控制率(DCR):DCR通常超过80%,表明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进展。 · 转化成功率:对于部分初诊时不可切除的HCC患者,经过该联合治疗方案后,成功转化为可切除状态的患者比例可达30%至50%。 生存分析 · 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在8至15个月之间,显著高于单独使用TACE或仑伐替尼的PFS。 · 总生存期(OS):中位OS可达20至30个月,甚至更长,为患者提供了更长的生存时间。 安全性评估 · 不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疲劳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至2级,3至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然而,仍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安全。 TACE联合仑伐替尼加抗PD-1抗体治疗不可切除性HCC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ORR和DCR,延长PFS和OS,并有可能使部分患者实现肿瘤降期并转化为可切除状态。 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与纳武单抗/伊匹单抗双重免疫疗法对PTEN突变晚期低分化甲状腺癌的深度应答:病例研究 晚期甲状腺癌的治疗颇具挑战性,因其对多种治疗手段展现出抗性,从而大大限制了可选的治疗方案。据现有资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采用替西罗莫司联合纳武单抗/伊匹单抗双重免疫疗法,在一名经过多重治疗的晚期低分化甲状腺癌患者身上取得的显著疗效。 病例详情:一位50岁女性患者,初诊时因右颈部肿块迅速增大而求医。经诊断,患者患有低分化甲状腺癌,随后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及术后放射消融治疗。然而,四年后,因持续咳嗽进行检查,发现疾病在多个纵隔淋巴结内复发。基因分析显示,肿瘤中存在体细胞突变,特别是PTEN和TP53基因的突变。尽管患者随后接受了姑息性放疗、仑伐替尼以及纳武单抗/伊匹单抗治疗,但病情仍持续进展。因此,决定引入mTOR抑制剂替西罗莫司,作为纳武单抗/伊匹单抗治疗方案的辅助药物。该联合疗法在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控制了疾病进展。替西罗莫司可能通过抑制由PTEN基因突变所促进的异常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产生了有效的治疗反应。 这种靶向药物与免疫疗法的协同作用,为治疗选择有限的晚期低分化甲状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在以往的临床试验中,mTOR抑制剂已显示出能够将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包括低分化甲状腺癌患者)的疾病稳定率维持在65%至74%之间。当与其他靶向治疗药物联合使用时,观察到的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率更是高达80%至9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试验主要涉及的是具有多种基因突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而PI3K/mTOR/Akt通路发生改变的甲状腺癌患者,似乎从mTOR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最多。然而,目前尚未明确建立mTOR抑制剂的功效与特定组织学类型或基因突变之间的确切关联。 仑伐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